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中国 在世界历史中走向社会主义(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人们活动的选择性使社会发展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

从纵向上看,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就在于,在人类总体历史上,社会发展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在具体民族的历史上,表现为在没有外来的影响、干涉的情况下,民族的历史也将依次经历上述五种社会形态。西欧绝大多数民族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典型的发展道路,已经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认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的“自然的发展阶段”。社会发展的多样性表现为,不同的民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跨越一种甚至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走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问题在于,某一民族可以跨越一定的历史阶段,但它的历史运行路线是不可能是同人类总体历史进程逆向的,相反,其跨越的方向同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一致的。更重要的是,现实的生产力状况规定着这种跨越的限度,现实存在的先进的社会形态对跨越具有导向作用。

从横向上看,社会发展的统一性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在不同的民族或国家中有共同的本质;社会形态的多样性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在不同的民族或国家中有特殊的表现形式。例如,任何一个封建社会都是以地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劳动者为基础,其上层建筑都包括世袭制、等级制、天命论、血统论以及宗教神权与世俗君权的结合等等。但是,同类封建社会在不同的民族或国家中又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如中国的封建制度在经济方面主要采取土地国家所有制,西欧的封建制度则主要实行“采邑”制;在意识形态方面,中国的封建社会不像西欧的封建社会那样由宗教统治一切。实际上,每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的民族或国家中都有特殊的表现形式。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6卷上册,4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114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276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276页。

[5]《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55卷,2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691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126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68页。

[10]《毛泽东选集》,2版,第2卷,628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100页。

[12]《毛泽东选集》,2版,第2卷,650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7卷,265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33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101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33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86页。

[1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7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768~769页。

[20]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67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88页。

[2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67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773页。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87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卷,8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