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费尔巴哈批判(第2页)
但是,2月22日,恩格斯在写给马克思的信中,向马克思传达了费尔巴哈来信的主要内容:
“费尔巴哈说,他首先要彻底清除宗教垃圾,然后才能好好研究共产主义,以写文章来捍卫共产主义……他又说,他是共产主义者,因此对他来说,问题只在于如何实现共产主义而已。”[11]
马克思是如何理解这一点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本质上是不同的。问题正是在“如何实现”上。马克思在手稿中表达了与费尔巴哈在本质上的不同点。当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的时候,马克思也就决定了要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
——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是把感性现实的直观作为基础。但他没有看到这种感性现实本身的分裂性。宗教是以这种分裂性为依据而成立的。因此,为了废除宗教,首先必须扬弃现实的分裂性。虽然费尔巴哈将宗教的原初状态还原为dasmenschi,但作为宗教根据的dasmenschi,只不过是现实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已。结果,没有对这些社会关系进行批判的费尔巴哈最终也没能超越对市民社会的直观。问题在于变革市民社会的原则。而费尔巴哈没有抓住这种变革的实践意义。
即使上述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内容[12]确实写于1845年,也应该说是他在之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形成的费尔巴哈观的延伸。马克思将费尔巴哈批判为自己所用,的确是一个转换。但是,从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关系上来看,这还很难说是一个根本性的理论转换。倒不如说马克思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自己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形成的理论进行了自我概括,《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他在意识形态论争时期自己批判费尔巴哈的备忘录。
最后,再来讨论一下和刚才论述有关的费尔巴哈发表在《维干德季刊》上针对施蒂纳的反击文章。这篇文章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点。
第一,与神的主词和宾词(本质)有关的内容。施蒂纳批判费尔巴哈的神的宾词论。但是,对于费尔巴哈而言,问题正在于如何让它成立。在《基督教的本质》中,它是作为自然和人的宾词而成立的。[13]如果宾词从神转变为人,宾词就会失去神的特征而被现实化。所以,即使说“人是人的神”,这也与把“人”当成宗教上的神是不一样的。
第二,与人的本质和个人的对立有关的内容。针对费尔巴哈将神和人的对立还原为人的本质和现实个人的对立,施蒂纳批判费尔巴哈将人二分为本质的自我和非本质的自我。对此,费尔巴哈的反论是这样的:《基督教的本质》的主题,是对相关分裂的废弃,以及对总体性的一个肯定。因此,《基督教的本质》是抛弃了类似人格性、个性这些无意义的近代华丽辞藻的唯一书籍。[14]总之,对神的否定就是对个人的肯定,对于费尔巴哈而言,个人是绝对的存在,也就是真的现实性存在。[15]并且,费尔巴哈还第一次确认了只有将作为真实存在的个人放到类的共同体中,个人才能成为“完全的人”这一点。
费尔巴哈承认人格性、个体性的价值,认为个人是最高的存在,这一点从第三者看来也是能确认的。尽管费尔巴哈采取了人的本质只有通过类来实现这一理论框架,但不能否定的是,他认同“完全的人”就是人的个体性的实现这一点。但尽管如此,费尔巴哈没有论及本质与个体性的关系。问题在于,对神的否定是如何肯定现实的个人的这一点。我们没有必要怀疑费尔巴哈将人的类的本质和个人结合起来的意图,但是,当本质表现出来,对立被还原为本质和个人的关系时,我们不得不问废弃这种对立的根据是什么。然而,费尔巴哈并没有指明这一点。这也正是施蒂纳发现费尔巴哈那里存在着二元化的“分裂性”的理由。
如此一来,意识形态论争的核心自然而然地就归结在费尔巴哈理论框架的合理性上了。马克思也是在1845年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应。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批判应该和上述意识形态论争结合起来予以解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发生了根本性的理论转换。
[1]关于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止的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请参考笔者的《近代批判和马克思》(青木书店,1989)的第2章、第3章。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112页。
[3]同上书,199页。
[4]MEGA,Ⅰ-2,27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192页。
[5]MEGA,Ⅰ-2,29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205页。
[6]应该可以确认的是,对于黑格尔辩证法,也包括鲍威尔的《自我意识的哲学》,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基本上是在与《神圣家族》同一水准上进行批判的。这当然是必须被证明的事情。但如果现在以此为前提,能推测马克思对于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出版之后的论争进行了充分的应对。
[7]MEGA,Ⅰ-2,27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200页。
[8]Ibid。。
[9]MEGA,Ⅲ-1,6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13页。
[10]MEW,Bd。2,5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卷,59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1]MEGA,Ⅲ-1,266-26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47卷,3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2]笔者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研究,请参考《近代批判和马克思》第五章。
[13]Feuerbach,überdas“Weseentums”inBeziehungauf“Einzigeum”,FGW,Bd。9,S。428。[德]费尔巴哈:《与“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有关的“基督教的本质”》,《基督教的本质》下卷,348页,船山信一译,岩波文库。
[14]同上书,351页。
[15]Feuerbach,überdas“Weseentums”inBeziehungauf“Einzigeum”,FGW,Bd。9,S。428。[德]费尔巴哈:《与“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有关的“基督教的本质”》,《基督教的本质》下卷,3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