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18441845年的费尔巴哈论(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费尔巴哈的《未来的哲学》只不过是现在的哲学而已。这里的现在对于德国人而言是一种未来性的、理想的现在。……费尔巴哈认为,哲学必须被克服、被否定、被实现。但是,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对于‘如何做到’,费尔巴哈和现代国家一样,陷入了自身的矛盾之中。”[13]

费尔巴哈虽然认清了类的本质即社会的本质、个人之间的共同活动[14],但是,他同时也关注到了市民社会,并对之给予认可。而赫斯认为,类的本质在实践上正是通过扬弃今天的市民社会原理才能实现。[15]费尔巴哈没有达到这种实践性的结论,结果才会和现代的国家一样避免不了矛盾的出现。

赫斯对施蒂纳的批判是这样的:施蒂纳拥护市民社会的实践的利己主义。如果对现存的实践的利己主义提出异议的话,那仅仅是这种利己主义“缺少利己主义的(意识)”[16]。如此一来,虽然施蒂纳认为异化了的可视的自我是应该取代精神的东西,但这不是向现实的人的相互存在的前进,而不过是“向无精神性的回归”[17]而已。对于施蒂纳来说,哲学里的人性、理性、爱情都是抽象的,所以不存在实在性。同样,我们人的“本质”是一直以来被异化的神圣之物,所以我们必须消灭这种神圣之物从而享受自我。[18]因此,为了扬弃人的“理念”和非人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我们不是要实现“人”,而应该回归为非人的动物。[19]所以施蒂纳所谓现实的人并不是“人”,于是,人进入一种和其他人毫无关联的无为的生活之中。[20]

赫斯的批判,是将否定人的“本质”的施蒂纳向利己主义的无精神性的回归作为其核心的。这种批判——评论除外——值得和马克思的费尔巴哈批判联系起来进行探讨。赫斯的批判在多大程度上与马克思相通呢?没有直接能确认这件事情的线索。但是,如上所述,马克思与赫斯一样,对施蒂纳的理论框架持批判态度,同时也是在这种状况下开始对费尔巴哈批判的,这是事实。而且,这里我们应该也能推断出问题的关键,即人的类本质和个人,或者“人”的现实性。

那么,马克思是如何将对费尔巴哈的批判转化成为我之物的?这一问题将在下一节中讨论。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时间存在各种推断。笔者认为有可能写于1845年春天。本文采用学界的一般看法。

[2]Hess,überdiesozialistischeBewegusd。HS,S。293。赫斯:“德国的社会主义运动”,载[日]良知力编:《德国早期社会主义资料》,359页,寿福真美译,平凡社,1974。

[3]同上。

[4]格律恩在论文“费尔巴哈与社会主义者”中,试图将费尔巴哈的类的本质翻译成“真的社会化”这种行为,可以看出他做了与赫斯类似的批判,但批判性弱。,FeuerbaddieSo,ischesBürgerbuchfür1845,hrsg。vonH。Püttmann,Darmstadt1845,S。65。格律恩:“费尔巴哈与社会主义者”,川越修译,收录于《德国早期社会主义资料》,392页。

[5]Anonymus,LudwigFeuerbaorddeutscheBl?tter。EisschriftfürKritik,LiteraturuuⅣ,Berlin,Okt。1844,S。12。匿名者:“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川越修译,收录于《德国早期社会主义资料》,325页。

[6]同上书,326页。

[7]Stirner,DerEinzigeuum,Leipzig1845,S。43。[德]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上卷,43页,片冈启治译,现代思潮社,1967~1968。

[8]同上书,45页。

[9]MEGA,Ⅲ-1,251-25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24~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MEGA,Ⅲ-1,251-25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7卷,16页。

[11]Ibid。。

[12]Hess,DieletztenPhilosophen。HS,S。381。[德]赫斯:《最后的哲学家们》,山本耕一译,收录于[日]良知力、广松涉编:《黑格尔左派论丛》第1卷,4页,御茶水书房,1986。

[13]同上书,9页。

[14]Hess,überdiesozialistischeBewegung。HS,S。293-294。[德]赫斯:《德国的社会主义运动》,载[日]良知力编:《德国早期社会主义资料》,360页。

[15]Hess,DieletztenPhilosophen。HS,S。384。[德]赫斯:《最后的哲学家们》,山本耕一译,收录于[日]良知力、广松涉编:《黑格尔左派论丛》第1卷,9页。

[16]Ibid。,S。386。同上书,14页。

[17]Ibid。,S。390。同上书,22页。

[18]Ibid。,S。390。同上书,22页。

[19]Ibid。,S。391。同上书,25页。

[20]Ibid。,S。392。同上书,27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