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遗志倡立义田 幸得老祖暗助千金(第2页)
平儿应着去了,不多时回来回话:“太太说在内房等着呢。”
凤姐整理了一下衣袍,对贾琏道:“你先回房歇会儿,我去见太太,回来再跟你说。”
“我跟你一起去。”贾琏站起身,“这事咱们一起禀明太太,也显得郑重。”
凤姐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却摇头说:“琏儿你不用来。有些话,你在反而不好说。”于是带了平儿就出去。
第三节
两人往王夫人的正房去。王夫人正坐在炕上念佛,见他们进来请安,就让丫鬟收起佛珠:“有什么要紧的急事?”
“回太太,是关于蓉大奶奶的事,更是贾家祖宗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凤姐在炕边坐下,把秦可卿托梦、倡立义田义学的事说了一遍,“……这既是蓉大奶奶的遗愿,更主要是为贾家千秋万代的大事,还请太太做主。”
王夫人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炕沿的锦绣花纹:“今日的事,我也听说了一点,置义田、办义学,倒是件好事。说到头,还不都是为了子孙计?连我妇道人家都支持的,大老爷们还不得支持?凤丫头担心什么?”
凤姐听她停顿,忙笑道:“我不是担心,而是这个是牵涉要动贾府大库房的事,不是日常家用的银子度支,不是一个账本。太太不做主,我还真动不了。”
“动库房里的银子,也不是我一个说了算。”王夫人叹了口气,“得跟老太太商议,还得问问大老爷、二老爷的意思。你们先别急,等我跟老太太说一声,再召集各房商议。”
她这话看似推脱,实则是没主意。
凤姐知道王夫人向来凡事都要听贾母的,便顺着她的话头:“太太说得是,大老爷们明儿个就会商议,我就是在老爷们商议之前,先跟您禀报一声,请太太做主,只要太太有个话,宁府和荣府的大老爷们当众许下个数儿,二爷和我就有办法把事儿做实了。”
凤姐下炕,叩首轻声道:“姑妈,为了宝兄弟和二爷的子孙万代,我就算是粉身碎骨,都是值得的。贾家子孙荣华富贵,我们王家自然也是一体的。望姑妈明儿做主带头支持二爷。”
王夫人吓了一跳,忙下炕扶起来:“傻丫头,你作甚么!快起来!”
第四节
从王夫人房里出来,平儿有些失望:“太太这是不想管?”
“她不是不想管,说到底,是不敢管。”凤姐笑了笑,说:“咱们先回去。”
回到房里,贾琏还在等着,吃着留给他的燕窝粥,一看凤姐和平儿的脸色,就知道吃了软钉子。笑着安慰道:“心急吃不了热粥,来,奶奶先坐下。”
凤姐点点头:“我知道了。你明日去见大老爷、二老爷,可得多些耐心,他们俩的性子,你也知道。”
“放心,我有分寸。”贾琏笑着说。
平儿在旁补充:“二爷,大老爷最喜听奉承话,您明日跟他说的时候,多提提义田义学能给贾家留好名声,他定能高兴。二老爷呢,您就跟他说办义学是为了族中子弟读书,符合圣贤之道,他也不会反对。”
贾琏眼前一亮:“还是平儿细心!就按你说的办。”
平儿脸上露出浅笑:“奴才只是随口说说,能帮到二爷和二奶奶就好。”
夜里,贾琏坐在书房里,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满是期待。他想起秦可卿的遗愿,想起贾母的支持,想起凤姐的陪伴,觉得置义田、办义学的事定能顺利推进。他拿出纸笔,写下明日见贾赦、贾政的措辞,又盘算着选田、聘先生的细节,直到深夜才回房歇息。
次日一早,贾琏换上件石青织金流云纹的夹袍,带着兴儿往贾赦的院子去。贾赦正坐在廊下逗鸟,见他进来,头也没抬:“你来了?有事?”
“回大老爷,是关于可卿妹妹托梦,倡立义田义学的事。”贾琏躬身行礼,按照平儿说的,特意提起,“老祖宗已经同意了,还说这是为贾家留好名声的事,将来族人们都会念着大老爷的好。”
贾赦这才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得意:“哦?义田义学?倒是件好事。只是田产的事,得跟你二叔叔商议,他管着族里的田庄,比我清楚。你去找他吧,只要他同意,我没意见。”
贾琏心里一凉——果然是敷衍!他还想再说些什么,贾赦却摆了摆手:“我还要逗鸟,你先去找你二叔叔吧。”
贾琏无奈,只好躬身退下,往贾政的院子去。贾政正在书房看书,见他进来,放下书:“琏儿来了?可是有什么事?”
“回二老爷,是关于倡立义田义学的事。”贾琏把事情说了一遍,又提起圣贤之道,“……办义学能让族中子弟读书明理,符合圣贤教诲,二老爷您向来推崇儒学,定能支持。”
贾政点点头,语气却很平淡:“这是好事,我自然支持。只是田产的事,得跟你大老爷商议,他是长子,该由他做主。你去找他吧,只要他定了,我就没意见。”
贾琏看着贾政推给贾赦,贾赦又推给贾政,心里满是无奈。他知道两人是故意拖延,却也没办法——他们是长辈,他总不能逼着他们做决定。
“那侄儿就先告辞了,等跟大老爷商议后,再来向二老爷禀报。”贾琏躬身退下,心里却没底——贾赦和贾政这样互相推诿,什么时候才能定下来?
他回到西跨院,凤姐见他神色不对,连忙问道:“怎么样?大老爷和二老爷同意了吗?”
贾琏叹了口气,把两人互相推诿的事说了一遍:“他们嘴上都支持,却没人愿意做主,分明是不想管。”
凤姐皱起眉:“我就知道他们靠不住。没关系,咱们先让林之孝去选田,等选好了,再拿着田契去跟他们说,到时候他们想推也推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