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宁府宴中妙悟猫咒 织造坊内智行新规(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贾琏摆了摆手:“大家都是为府里做事,只要你们好好干活,我定不会让你们受委屈。”他看向二丫头,语气郑重,“二丫头,从今日起,你就是织锦坊的总管,负责坊里的大小事务——进料组的丝料质量,挽花组的花本整理,织工组的织造进度,都归你管。若是有人不服,或是偷懒耍滑,你直接报给我或林管家。”

二丫头愣了一下,连忙躬身道:“奴才……奴才怕做不好。”

“你做得好。”贾琏打断她,“昨日你修织机、补花本,今日又帮着安排各组的活计,心思细,懂门道,这总管之位,你当得起。”他又对众人道,“往后你们都要听二丫头的安排,若是谁敢不听,可以走人。”

众人连忙应道:“奴才们听二丫头的!”

二丫头见贾琏如此信任自己,又有众人支持,便定了定神,躬身道:“奴才谢二爷恩典!奴才定当尽心竭力,管好织锦坊,不让二爷失望!”

贾琏满意地点点头,又对二丫头道:“我还有个想法,想跟你说说。如今咱们分了进料、挽花、织工三组,可各组之间还是有些脱节——比如进料组的丝煮好了,没及时送到挽花组;挽花组的花本理好了,织工组的机子还没备好。我想,咱们可以学那西洋工坊的法子,搞个‘按序传作’——进料组煮好丝,立刻送到挽花组;挽花组理好花本、拉好综线,再把机子交给织工组;织工织好料子,最后送到质检组验收。每个环节都定个时辰,谁耽误了谁负责。另外,咱们还搞‘分组承包’,比如这台机子织牡丹纹的料子,就交给李婶子的挽花组和张织工的织工组承包,织出的料子合格了,除了月钱,还能多领一份赏钱;若是织废了,就要扣些月钱。这样一来,大家干活才有劲头,也不会再混日子。”

他怕二丫头听不懂“按序传作”“分组承包”,又用通俗的话解释了一遍:“简单说,就是让各组像流水似的衔接起来,不耽误工夫;再让大家‘多干多得,少干少得’,谁用心谁就能多拿钱。”

二丫头听完,眼睛一亮:“二爷这个法子好!以前大家混日子,就是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如今这样,大家肯定愿意好好干。奴才这就去跟各组说,定个详细的规矩。”

“好。”贾琏点头,“你先跟王工匠、李婶子他们商量,把每个环节的时辰、承包的机子、赏罚的数额都定下来,明日给我看看。”

二丫头应了声“是”,转身就去召集各组的负责人商议。

林之孝走到贾琏身边,笑着道:“二爷这个法子真是高明,往后织锦坊定能越来越好。”

贾琏笑道:“这都是为了府里好。你也多盯着点,若是二丫头有什么难处,你就帮衬着些。”

林之孝躬身道:“奴才省得。”

贾琏在织锦坊又待了一个时辰,看着各组按新规矩忙碌起来——进料组的生丝煮好后,王三亲自送到挽花组;李婶子的挽花组拉好综线,立刻让织工接手;二丫头则拿着小本子,在各个组之间走动,记录着进度。工匠们脸上都没了往日的懈怠,取而代之的是干劲,连说话都比以前利索了。

夕阳西下时,贾琏才离开织锦坊。坐在马背上,他摸了摸腰间的蓝田玉扇坠,又想起秦可卿说的“引通途,辨人心”,心里忽然觉得踏实了许多。他穿越而来,从最初的慌乱无措,到如今整顿织锦坊、寻得良才、悟透咒语真意,这红楼世界的“初识期”,总算是安稳度过了。

第四节

回到荣国府,贾琏先去正堂给凤姐回话,把宁府赴宴、秦可卿赠扇坠、织锦坊改革的事一一说了。凤姐听他说织锦坊解决了赖二的麻烦,还提拔了二丫头做总管,又搞了新规矩,便笑道:“还是你有本事,我之前跟赖大提过几次织锦坊的事,他总护着他那小舅子,如今你把这事解决了,也省得我再烦心。”

贾琏笑道:“都是托奶奶的福。往后织锦坊好了,也能给府里多添些进项。”

凤姐点点头,又叮嘱道:“只是那赖大毕竟是府里的老人,你今日处置了他的小舅子,往后见了他,也别太生硬,免得伤了和气。”

贾琏知道凤姐考虑周全,便应道:“二奶奶说得是。”

两人又说了些家常话,凤姐便让小厨房备饭。饭桌上,贾琏想起秦可卿赠的扇坠,便取出来给凤姐看:“奶奶瞧这扇坠,是蓉大奶奶送的,雕得倒别致。”

凤姐接过扇坠,仔细看了看,笑道:“这蓝田玉倒是好料子,蓉大奶奶真是有心了。你戴着吧,瞧着也衬你。”

贾琏接过扇坠,重新系在腰间。窗外夜色渐浓,廊下的灯笼亮了起来,映着屋内的烛火,倒有几分温馨。他看着凤姐的笑脸,又想起织锦坊里忙碌的工匠们,心里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或许,他真能凭着自己的智慧,在这红楼世界里,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

这一夜,贾琏睡得格外安稳。梦里,他仿佛看到织锦坊的工匠们织出了一匹匹精美的料子,花色鲜丽,质地柔软,不仅府里的主子们喜欢,连外面的绸缎庄都争相来买;又看到宝玉拿着新织的桃花帕子,笑着送给林黛玉;还看到秦可卿站在会芳园的梅树下,对着他轻轻浅笑。

次日一早,贾琏刚起身,二丫头就跟着林之孝来了,手里拿着一本新订的册子:“二爷,这是奴才跟王工匠他们商量好的‘按序传作’和‘分组承包’的规矩,您瞧瞧可行?”

贾琏接过册子,翻开一看,上面写得详细:进料组每日辰时前煮好当日的丝,送到挽花组;挽花组午时前拉好综线,交给织工组;织工组酉时前织完料子,送到质检组;质检组验收时,要看花纹是否对齐、丝线是否紧实,合格的料子记上织工的名字,月底按数量发赏钱;不合格的料子要返工,还要扣当月月钱的一成。册子后面还附了各组承包的机子和花本,比如王工匠的进料组承包所有生丝的煮练,李婶子的挽花组承包牡丹纹、石榴纹的花本,张织工的织工组承包蜀锦的织造。

贾琏看得满意,笑道:“做得好,就按这个规矩来。往后每月月底,你把各组的进度和赏罚情况报给我,我亲自过目。”

二丫头躬身道:“谢二爷认可!奴婢这就回织锦坊,让大家都按规矩来。”

看着二丫头和林之孝离去的背影,贾琏走到窗边,望着院外初升的太阳,心里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织锦坊的改革只是第一步,往后还有府里的田庄、当铺,还有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等着他去梳理。但他不再像最初那样慌乱,因为他已经找到了“通途”——用智慧做事,用真心待人,或许就能在这红楼世界里,闯出一片天地。

而那枚蓝田玉扇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额间的红纹像是一颗跳动的火苗,仿佛在默默见证着这一切的开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