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事起(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蜚廉并未因初次选拔的成功而自满。在武将选拔尘埃落定后,他再次向帝辛提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请求——复选文武。

帝辛有些不解:“为何还要复选?上次落选之人,你不是已然看不上他们的才具了吗?”

蜚廉恭敬答道:“大王,识人如同淘金,岂能一次定论?人心会变,才具或因境遇而显。上次或因紧张未能发挥,或因某一项不足而被筛落,但经过这些时日的沉淀反思,或许有人已然进步,或许有明珠上次不幸被遗漏。为国求贤,当不厌其烦,力求网罗所有可用之才,岂能因一次疏漏而遗弃潜在栋梁?”

帝辛闻言,深深看了蜚廉一眼。此人之心思缜密,行事之周全,以及对人才的珍视,远超常人。“准。”

于是,蜚廉再次主持了复选。此番,果然又从落选者中甄别出三十二人。虽整体素质或许略逊于首批,却也都是各有专长、可堪一用的精英,填补了朝堂和地方官制的许多空缺。

至此,帝辛登基后的第一次大规模选官,才算真正告一段落。

第三日,大朝会。

帝辛高踞王座,目光扫过下方。朝堂之上,面貌已然焕然一新。虽仍有部分老臣位列其中,但更多了许多新鲜、甚至带着些许草莽气息的面孔。他们或许礼仪稍显生疏,但眼神中大多透着干事创业的锐气与得到重用的感激,一扫往日暮气沉沉的官僚习气。

就在这新气象之中,一个沉寂许久的身影出列了——姬发。

他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仿佛之前的种种风波与他无关。他躬身行礼,语气平淡:“启禀大王,臣近日接到家书,家父西伯侯病重,卧床不起。臣心忧如焚,恳请大王恩准,允臣返回西岐,探望父亲,以尽人子之孝。”

此言一出,新旧臣工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帝辛身上。按照礼法,父母重病,子女回乡侍疾,乃是天经地义。若强行阻拦,必遭非议。

然而,帝辛只是淡淡地看着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行啊。”他声音不高,却让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你要回去尽孝,可以。把你的脑袋,或者你的心脏,留下一个。余一人便准你回去。”

满朝皆惊!

这……这哪里是准假?这分明是威胁!是要命!

但惊骇之后,许多新晋的、尤其是从底层提拔上来的官员,眼中反而流露出钦佩之色。他们才不管什么繁琐礼法,他们只看到这位新王行事果决,手段强硬,毫不拖泥带水!尤其是对西岐质子这等敏感人物,更是直接掐断其可能借机生事的苗头。这王上,不管那些虚头巴脑的礼数,但强啊!大商,有救了!不少人在心中如是想。

姬发似乎也没料到帝辛会如此直接粗暴,他沉默了片刻,脸上那惯有的平静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痕。他抬起头,看向帝辛,忽然改口:

“行,行,行。”他语气带着一种无奈的退让,“既然大王不放心臣,那让臣的兄长伯邑考回去,总可以了吧?他性情温厚,由他回去探望父亲,禀明情况,亦可安父亲之心。”

帝辛盯着他,权衡片刻。扣下姬发这个危险的核心,放走相对温和的伯邑考,既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示以“仁孝”并非不通情理,又能将最大的隐患牢牢控在手中。

“可。”帝辛最终吐出两个字。

就在此事刚定,殿外忽然传来紧急军报!

“报——!启禀大王!北方边疆急报!周边几个游牧部落联合,频繁袭扰我边境城邑,烧杀抢掠,气焰嚣张,边军压力巨大,请求朝廷速派援军!”

终于来了!帝辛眼中非但没有慌乱,反而闪过一丝嗜战的兴奋。他目光瞬间投向蜚廉:

“蜚爱卿!你为余一人选拔的——那些‘奴隶’人才,该派上用场了!”

蜚廉从容出列,脸上没有丝毫意外,只有成竹在胸的镇定,他躬身,声音铿锵有力:

“臣,领旨!请大王静候佳音。彼等必不负王恩,大胜而归!”

一场内政革新后的对外首战,即将由这批打破常规选拔出来的将领,去书写结果。朝堂之上,所有人的目光都充满了期待与审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