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才举(第1页)
文官选拔尘埃落定,虽只十余人,却皆为实干之才,帝辛对此结果颇为满意。紧接着,便是更为紧要的武将遴选。此番关乎国家安危,帝辛更是重视。
他再次召见蜚廉,意欲将此事也交由他主持。
“蜚爱卿,文官已定,武将遴选,亦由你负责。”帝辛语气不容置疑。
然而,蜚廉却并未立刻领命,反而面露难色,躬身道:“大王,此事……臣恐难胜任。”
“哦?”帝辛挑眉,“为何?你选拔文官,不是做得很好?”
蜚廉抬起头,目光坦诚:“大王,情形不同。其一,臣之次子恶来,亦欲参与武将选拔。无论他最终是否选上,由臣这个父亲主持,都难免惹人非议。选上了,旁人会说是臣以权谋私;若刻意不选,或他果真落选,又有人会讥讽臣故作清高,不近人情。此乃其一,避嫌。”
他顿了顿,继续道:“其二,亦是更重要的一点。臣一介文吏,虽知些粗浅武艺,却从未上过战场,不通晓战阵厮杀、排兵布阵之精髓。选拔武将,非比遴选文官,光看品性力气远远不够,需深谙军事之人方能洞察其真正潜力。此事,应交由经验丰富的老将军主持,方为妥当。”
帝辛闻言,沉吟片刻。蜚廉所言,句句在理,且心思缜密,处处以避嫌和实效为先。他问道:“若依你之见,老将军选完之后呢?”
蜚廉显然早有思量,立刻答道:“待老将军以其专业眼光,遴选出勇武、知兵之人后。臣再介入,从中选拔其中忠心可靠、懂得谋划、明辨是非者。如此,勇武与忠谋兼备,方为大王所需之将才。”
“善!”帝辛点头,“便依你所言。”
于是,帝辛请出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主持初选。然而,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那些前来应选的贵族子弟、将门之后,竟无一人能入几位老将军的法眼!不是空有蛮力不通战阵,就是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抑或是只会夸夸其谈,毫无实战之能。
帝辛看着空荡荡的入选名单,眉头紧锁:“……?我大商武将之后,竟已糜烂至此?”
就在这时,蜚廉再次求见,他面色凝重,甚至带着一丝决绝,进入殿内便伏地跪拜:
“臣,冒死恳请大王!”
“讲。”
“臣恳请……准许从奴隶与普通士兵之中,选拔将才!”
“什么?!”帝辛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甚至气笑了,“蜚廉!你可知你在说什么?奴隶?你莫不是还没睡醒?!让奴隶为将,简直是天方夜谭!”
一位旁听的老臣也立刻站出来激烈反对:“荒谬!绝不可行!奴隶卑贱,岂能登堂入室,位列将校?此乃亵渎礼法,动摇国本!”
面对帝王之怒与重臣的斥责,蜚廉却并未退缩,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大王,诸位先生!蜚廉不懂什么叫天生的高贵出身,也不明白为何祖辈的功绩,到了孙辈便可理所当然地成为安享富贵的贵族。”
他环视众人,最终目光回到帝辛身上,带着一种近乎执拗的信念:
“蜚廉只懂得一个道理——贤才,不论出身!”
“奴隶,身处最底层,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战场是他们唯一可能改变命运、挣脱枷锁的机会!若能给予他们希望,他们必将以死效忠,用命去搏!此等忠诚,岂是那些养尊处优的贵族子弟可比?”
“普通士兵,常年戍边或征战,历经血火,深知战场残酷,勇武自不必说,更懂得如何保命杀敌,此乃最宝贵的实战经验!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一个被看见的舞台!”
他一番话语,掷地有声,竟让那反对的老臣一时语塞。
帝辛沉默了。他看着跪伏在地的蜚廉,脑海中闪过自己登基以来所见的贵族腐朽,闪过那日市井间蜚廉尽责的身影,闪过他要打破陈规、重塑大商的决心。
风险和非议固然巨大,但……若真能从中挖掘出真正的将才……
“……罢了。”帝辛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就依你。去吧。”
“臣,领旨!定不负王恩!”蜚廉重重叩首。
得到王命,蜚廉立刻行动起来。他深入军营,走入奴隶营盘,不以身份取人,只以能力、心性、忠诚为标准,细致考察,反复甄别。最终,他从这些被忽视的角落中,选拔出了二十余人。
他带着这二十余人面见帝辛,不仅呈报名单,更对每个人的特点了如指掌,向帝辛一一说明:
“大王,此人勇猛无畏,可為先锋陷阵之将;此人沉稳善守,适合驻守关隘;此人心思缜密,精通地形,可在大帐中参赞军务,负责调度;这几人武艺高强,反应机敏,且背景干净,忠心可靠,适合留在宫中,护卫大王安危……”
帝辛仔细听着,目光在这二十余张或粗犷、或沉静、但都带着一股野性与生气的面孔上扫过。他伸手指点:
“好。这几个,还有那边那两个,就按你说的,分工吧。”
一场前所未有的选拔,就在这位不拘一格的帝王和这位唯才是举的臣子联手推动下,悄然改变着大商军队的根基。旧的壁垒正在被打破,新的血液,带着战场上的硝烟与泥土的气息,开始注入这个古老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