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复明运动06(第6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彼中现在楚南之劲〔敌〕,惟辰常马蛟麟为最,传闻此举(寅恪案:“此举”指清兵将进取两粤事。详见上引)将以蛟麟为先锋。幸蛟麟久有反正之心,与江浙〔虏〕提镇张天禄、田雄、马进宝、卜从善辈,皆平昔关通密约,各怀观望。此真为楚则楚胜,而为汉则汉胜也。

则天禄为当日降将中“关通密约,各怀观望”之一,可知其本为明总兵官,又曾在史可法部下,自亦具有反清之志者。此点于其后来被劾与张名振通书诏事,虽云无据,仍足证明其非真能忠于建州也。由是言之,己丑岁暮,张天禄令黄澍至牧斋家作此联络,乃必然之举动。盖斯为明末清初降于建州诸汉人,每怀反覆之常态也。

兹有一问题,即此次牧斋家中之宴集,张天禄是否与黄澍同来?牧斋诗文引用李太白《扶风豪士歌》(见《全唐诗》第三函李白六)之“扶风豪士”以比拟己丑岁暮远来其家之“豪客”。此“豪客”究为何人?或谓后魏曾置扶风郡于安徽境,(见《魏书》一百六中《地形志》载:“霍州扶风郡治乌溪城。”)与甫及之著籍安徽有关,故牧斋取以指黄氏。此说亦可通。但张天禄为陕西人,自较仲霖更为适切于“扶风豪士”之称号。故不能不疑张氏亦曾与黄氏同来,不久即离去也。未敢决言,姑附记于此,以俟更考。至牧斋己丑岁暮诗题,所以不欲明著张氏及黄氏之姓名,必因当时尚有避忌,与后来作《甫及寿序》及《舫阁记》时情势大异,自可著仲霖之姓及别字。此可取与牧斋顺治十四年作《梁慎可母寿序》,不讳言河东君曾寄居雕陵庄之事,相参证也。

又谈迁《枣林杂俎仁集·逸典类》“黄澍”条云:

寅恪案:依上引材料及孺木此条所载,黄氏人品如此卑劣,为当时所鄙弃。牧斋之不著其名,此亦是别一原因也。

复次,牧斋以姚平仲比甫及。平仲事迹见《宋史》三三五《种师道传》及《庶斋老学丛谈》中卷上“姚将军靖康初以战败亡命”条等,并陆放翁《剑南诗稿》七《寄题青城山上清宫》诗。

陆诗及序云:

姚将军靖康初,以战败亡命。建炎中,下诏求之不可得。后五十年,乃从吕洞宾、刘高尚往来名山,有见之者。予感其事,作诗寄题青城山上清宫壁间。将车倘见之乎?

造物困豪杰,意将使有为。功名未足言,或作出世资。姚公勇冠军,百战起西陲。天方覆中原,殆非一木支。脱身五十年,世人识公谁。但惊山泽间,有此熊豹姿。我亦志方外,白头未逢师。年来幸废放,倘遂与世辞。从公游五岳,稽首餐灵芝。金骨换绿髓,欻然松杪飞。

寅恪案:牧斋之意,岂谓与黄氏共谋复明,若事败,则可与之同游五岳,如放翁欲从平仲之比耶?

综观上所引述,可知牧斋自顺治六年己丑冬至顺治十二年乙未冬赋《题黄甫及舫阁》诗时(见《有学集》六《秋槐别集》)与仲霖之关系迄未中断。

牧斋诗云:

文练萦窗香篆迟。舫斋恰似舣舟时。垂帘每读淮阴传,卷幔长怀漂母祠。落木云旗开楚甸,夕阳日珥抱钟离。鄂君绣被歌谁和,且试灯前一局棋。

此诗之典故及辞旨与《舫阁记》颇多类似,应为同时所作。第五句“夕阳日珥抱钟离”及第八句“且试灯前一局棋”尤可注意。盖牧斋此次访蔡魁吾并与李素臣、黄甫及等作此联络,乃一局棋中之数著,未可分别视之也。

复次,康熙修《徽州府志》九《选举志上·科第门》“明崇祯九年丙子乡试”栏(可参《结邻集》六“黄澍”条下注“仲霖次公劬庵浙江钱塘籍,江南休宁人”等语)载:

可取与上引《明季南略》四“黄澍辩疏”条《附记》所言“后官于闽,谋捣郑成功家属,以致边患,遂罢”等语相参证。

牧斋此次游淮访蔡,竟至归途留滞,在金陵度岁,可见其负有重大使命。观《有学集诗注》六《长干送松影上人楚游,兼柬楚中郭、尹诸公二首》,时嘉平二十四年。(寅恪案:“年”应作“日”。)其一云:

吴头楚尾一军持,断取陶轮右手移。四钵尚擎殷粟米,七条还整汉威仪。毗蓝风急禅枝定,替戾声残咒力悲。取次庄严华藏界,护龙河上落花时。

其二云:

孤篷微霰浪花堆,眉雪茸茸抖擞来。跨海金铃依振锡,缘江木柹衬浮柸。九疑旭日扶头见,三户沉灰按指开。唤起吕仙横笛过,岳阳梅柳蚤时催。

《乙未除夕寄内》云:

《长干偕介邱道人守岁》云:

明灯度岁守招提,去殿宫云入梦低。怖鸽有枝依佛影,惊乌无树傍禅栖。塔光雪色恒河象,天醒霜空午夜鸡。头白黄门熏宝级,香炉曾捧玉皇西。

寅恪案:松影游楚,当与前引沈佳《存信编》文安之告朱全古“吴楚上下流观察形势”之语有关。否则值此岁暮,似无急急首途之理。介邱乃髡残之字,即明画家石溪也。《小腆纪传》五九《髡残传》略云:

髡残,字介邱,号石溪,武陵刘氏子。至白门,遇一僧言已得云栖大师为剃度,因请大师遗像,拜为师。返楚,居桃源某庵,久之,忽有所悟,心地豁然。再往白门,谒浪杖人,一见皈依。所交游皆前朝遗逸,顾炎武其一也。

夫牧斋于顺治十二年乙未既在金陵度岁,十三年丙申及十四年丁酉又连岁来往虞山、金陵之间,则其与金陵之密切关系,必非仅限于游览名胜、寻访朋旧而已。《牧斋尺牍(上)·与吴梅村》三通之三“论社”略云:

顷与阁下在郡城晤言,未几遽分鹢首,窃有未尽之衷,不及面陈。比因沈生祖孝雪樵、魏生耕雪窦、顾生万庶其三子,欲谒门下之便,敢以其私所忧者,献于左右。三子者,李翱、曾巩之亚,今世士流,罕有其俦。而朴厚谨直,好义远大,可与深言。

寅恪案:牧斋于此三人,可谓极口赞誉。沈、顾两氏,兹姑不论。唯魏耕者,实与牧斋之频繁往来金陵有关,请略述之于下。

《鲒埼亭集》八《雪窦山人坟版文》(可参杨大瓢〔宾〕《杂文残稿·祁奕喜李兼汝合传》及《魏雪窦传》等。杨氏所记,虽较详备,但不言及白衣致书延平请率舟师攻取南都之计划,故兹从略)略云:

同书《外编》四四《奉万西郭问白衣息贤堂集书》略云:

按白衣原名璧,字曰楚白。后改名耕,别字白衣。又改名更,称雪窦山人。白衣少负异才,性轶**,傲然自得,不就尺幅。山阴祁忠敏公器之,为遍注名诸社中。既丁国难,麻鞋草屦,落魄江湖,遍走诸义旅中。当是时,江南已隶版图,所有游魂余烬,出没山寨海槎之间,而白衣为之声息。复壁飞书,空坑仗策,荼毒备至,顾白衣气益厉。癸卯以海上降卒至,语连白衣。白衣遁至山阴,入梅里祁氏园。时,忠敏子班孙谋募死士为卫,间道浮海,卒为踪迹所得。缚到军门,抗词不屈,死于会城菜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