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孙子吴起列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孙子吴起列传

我国从春秋时起进入激烈的列国竞争时代,战争频发。为了在战争中获胜,出现了专门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兵家。本传便是孙武、孙膑、吴起三位军事家的合传。

兵家至圣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公元前470年),字长卿,史称孙子。春秋末期齐国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世尊称为“兵家至圣”,又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和“东方兵学鼻祖”。

孙武祖上是齐国的大将,从小受到家风熏陶喜爱军事,精于研究战争规律,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和方法。

春秋末期,随着封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原的先进文化向周边辐射传播。中原霸主晋国为了牵制南方强国楚国,便扶持江南的吴国。吴国在吸收了中原文化和晋、楚两国的人才后,变革图强,国力日渐强大。

此时,昔日的霸主齐国发生内乱,贵族公卿相互争权,国力迅速衰弱。痴迷于军事的孙武没有一展身手的机会,也不愿参与内斗,于是来到吴国隐居,研究兵法,融会贯通后写下《兵法十三篇》。

在此期间,楚国将领伍子胥(xū)逃亡到吴国,结识了孙武,伍子胥对他的军事才华非常钦佩。不久,伍子胥受到吴王阖闾(hélǘ)的重用。阖闾问伍子胥如何能征服楚国,谁能胜任统军大将?伍子胥便推荐了孙武。

阖闾读了孙武写的《兵法十三篇》,认可他的才能,但对于他能否运用于实际有所怀疑,便派出一百八十名宫女让孙武小试兵法。孙武首先把宫女分为两队,分别任命两名宠姬为队长,开始整顿军容,严肃军纪。然后反复说明军中前、后、左、右行动的号令,直到宫女们都懂了,孙武开始指挥,用鼓声示意往左,宫女们觉得好玩,哈哈大笑。孙武再次重申军纪,让大家按照要求重新做,但是宫女们却依旧嬉戏打闹,不把号令当回事。

孙武马上把两名宠姬抓起来斩首,说:“第一次违背命令,是我没有说清楚,情有可原。第二次违背命令,就是两个队长的问题,按照军法,应该斩首示众。”两名宠姬吓得花容失色,连声求饶,在高台上观看的阖闾也连忙派人向孙武求情。孙武说:“将领在军中,君王的命令有些可以不接受!”坚持把两名宠姬斩首,随后再次指挥宫女,前后左右队形丝毫不乱。孙武请阖闾下台阅军,阖闾伤心两名宠姬之死,婉言推辞。孙武说:“大王只喜欢看我写的兵书,却不能运用到实际中啊!”阖闾十分惭愧,觉得孙武治军严明,便任命他为大将。

孙武从此在吴国训练军队,号令严明,能征善战。在孙武的指挥下,吴军连续击破强大的楚军,攻入楚国的国都郢(yǐng)(今湖北省江陵县)。又参与指挥对越国的战争,迫使越国称臣。孙武善战的名声开始在列国流传。

孙武晚年依然隐居在吴国,将自己所写的十三篇兵法加以完善,流传至今,后人称之为《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共计六千余字,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前赡,逻辑缜密严谨,涵盖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众多能决定战争胜负的领域,是我国兵家思想集大成之作。《孙子兵法》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比西方的军事经典《战争论》早两千三百多年,被誉为“兵学圣典”“第一兵书”。《孙子兵法》也走出国门,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和经济领域被奉为经典。

战术天才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本名不详,战国初期齐国人,孙武的后代。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

孙膑年少时曾和庞涓同窗学习兵法,几年之后,两人都成长为优秀的军事人才。

进入战国时代,随着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加剧,战争规模日益扩大。各国都迫切需要优秀的将领,军事人才极为抢手,被各国君主争相聘请。

这时,庞涓学有小成,急不可耐地来到当时的强国魏国出仕,很快就崭露头角,开始独当一面。庞涓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及孙膑,害怕他有朝一日超越自己,为了杜绝后患,把孙膑骗到魏国,随后捏造罪名,砍去孙膑双膝,在他脸上刺上字,使他成为一个残疾人,人们便叫他孙膑。

有一天,孙膑听说齐国使者访魏,深夜偷偷拜见使者,使者觉得孙膑有才华,就暗中带着他回到齐国,寄居在大将军田忌府上。

齐国权贵喜欢赛马,田忌也不例外,但是他的马速度不快,因此经常输。有一次,齐威王举办声势浩大的赛马会,齐国公子们都来参加,孙膑对田忌说:“我有办法让你获胜!”孙膑先让田忌压上千金赌注,说:“比赛分为上、中、下三场,将军调换马匹的出场次序,用上等马对别人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别人的下等马,用下等马对别人的上等马。”田忌采纳孙膑的计策,果然赢得胜利。

田忌觉得孙膑智谋过人,于是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正求贤若渴,马上接见孙膑。孙膑的深刻见解让齐威王心悦诚服,便拜孙膑为军师。

公元前354年,庞涓指挥魏军进攻赵国,赵王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准备出兵,想任命孙膑为主帅,孙膑以自己身有残疾为由,建议让田忌做主将,自己担任军师。齐威王同意。大军出发后,田忌计划直接救援赵国。孙膑说:“硬碰硬不是上策。魏军精锐都集中在赵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国内肯定空虚。让齐军佯攻魏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魏军必然回援,如此可以解除赵国之围,然后在半路伏击魏军,必能获胜!”田忌按照孙膑的建议行事,果然调动魏军主力回援,最后在桂陵(今地有争议)埋伏,一举击破魏军,庞涓只身逃脱。这便是著名的桂陵之战以及围魏救赵的来历。

十三年后,魏国又进攻韩国。韩王也向齐王求援,齐王再次派田忌和孙膑领军出征。齐军故技重施,进攻魏都大梁,庞涓迅速撤军回援,迎战齐军。孙膑利用魏军看不起齐军的心理,采用减灶之法,下令进入魏国境内的齐军,第一天设十万个灶做饭,第二天设五万个灶,第三天减为三万个灶。庞涓在追击途中每天清点齐军的灶台,见灶台数日益减少,高兴地说:“我就知道齐军害怕我们!这才三天,士兵都逃亡了一大半。”决定甩开步兵,自己带着轻骑兵兼程追赶齐军。

孙膑估算庞涓天黑时能赶到山林密布、道路曲折的马陵[今山东省莘(shēn)县境内],选取一万名善射的士兵埋伏在四周,剥开一棵大树的树皮,上面赫然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命令士兵看到树前有火把亮起,就万箭齐发。天黑时,庞涓果然赶到此地,行至大树旁,魏军发现树上有字,庞涓让人点亮火把查看。他刚刚看清楚上面的字,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纷纷中箭身亡,庞涓知道自己陷入重围,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击破魏军主力,魏国从此一蹶不振,齐国由此称霸东方。这便是著名的马陵之战。

孙膑将自己所学进行整理,写成《孙膑兵法》。《孙膑兵法》分为上、下两编,总结了战国前期的战争理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

军政全才吴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