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七章 但愿英雄过淮水 玉骨冰肌未肯枯(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吴贵妃温婉道:“皇上,李清照是个正直的做学问人。君主要发慈悲于万人之上,这是一种天道。明智之君要用百姓的心去想,用百姓的眼去看,用百姓的耳朵去听。”

王美娘笑望吴贵妃:“娘娘你身居宫中,怎知四条腿动物的可怕之心?儒生们以君子自居,以华丽的饰词蒙蔽陛下的眼睛,捂上陛下的嘴巴,以成全奸诈的权术,以图谋反。李清照等儒生包藏祸心。”

吴贵妃不屑的目光掠过王美娘头顶,看着她身后的金装壁画:“李清照出身于士林世家,学富五车,崇尚儒学,倡导仁爱,遵从仁义礼智信,深谙君臣之道。她怎会谋反?”

王美娘低头摆弄茶盅,转着眼珠,抑着情绪道:“伪君子在君主面前,以才智和学问掩饰险恶的内心、奸诈的权谋、败坏的道德。”

坐在吴贵妃身边的赵瑗面色一瞬涨红:“丞相夫人请不要动辄说儒生谋反。自古儒生谋反,都是由君主失德而起。你是在谴责我父皇失德吗?你们所谓的谋反,不过是要除掉你们谋取私利的绊脚石,好让赵宋王朝成为你家的私器,永葆你们子子孙孙的荣华富贵!”

王美娘抑着恐慌道:“建国公,你年纪这么小,这些话是谁教你的?陛下,请下旨除掉那些企图以伪词乔饰蒙蔽陛下慧眼、以肮脏之手捂住陛下耳朵的奸恶儒生。如果不这样的话,国家的宗庙社稷就要在沙石之上摇晃了。陛下应该相信我夫妇的一片忠心!”

吴贵妃朝赵构笑道:“大家都称赞瑗儿熟识礼法,精通王道,满腹经纶,明辨是非。”

王继先进来,呈上奏折:“陛下,这是左司员外郎李椿年的上奏。”

赵构拆开看罢,目流微笑:“李椿年的上疏指出经界不正的十大害处,说行仁政当从正经界开始,建议清查、核实土地状况,实行经界法。朕准奏!”

又一小太监进来禀道:“有个老尼在宫外纠缠,说是携了柔福帝姬从金国逃回来。”

赵构道:“正月,朕便命王次翁、何铸为签书枢密院事,使金送表,迎还韦太后。怎么帝姬倒是先回来了。”

王氏生怕诸事败露,抑着恐惧道:“啊呀呀,一个娇滴滴的公主,怎能从金国逃回来?”

小太监道:“那老尼言辞恳切,说帝姬在五国城受尽苦难,幸她哀怜,藏匿庵中,托名带她外出募化,才历尽风霜雨雪,自北而回。”

吴贵妃又是惊奇又是怜悯,朝赵构道:“皇室血脉,皇上的手足,无论如何不能马虎。”

赵构点头道:“朕也知有个妹妹叫柔福的,小名环环,但是连面貌身材都记不清了。”遂亲自召见,垂问汴京宫内诸事,那柔福回答得准确无误,且竟呼唤赵构小名。赵构遂将她留在宫中,仍称柔福,又选了驸马,将柔福下嫁,婚礼甚为隆重。

八月的夜晚月光惨淡,秋风一片萧索。楚州的官道旁,皇家仪仗一路排开,拥挤的车马停在路边,连野地里也扎了好些帐篷,拱卫着正中搭建的金顶御幄。赵构在御幄里急切地等候。宫娥、太监、侍卫等一拨一拨地,聚在帐外候传。百官、后宫、命妇各守阵地。李清照由吴贵妃特邀,在命妇们的队伍里候着,悲喜不明。

月光斑白,足足有上万人的队伍一片安静,没有半点声音,每个人都焦急地眺望着北边的官道,每个人的内心都不那么平静。

一队人马远远地走来,渐渐能看清金国的旗帜,传令兵忙跑进御幄跪奏赵构:“启禀皇上,韦太后凤驾到了!”

赵构的胸口像有兔子在跳,扬声道:“接驾!”

两下队伍有序对接,赵构对宋奉迎使王次翁、何铸,及金扈行使高居安慰劳有加,再对太上皇、郑太后梓宫拜跪成礼,后迎韦太后进入路边的御幄。

御幄里灯火齐明,母子对坐,喜极涕零。侍卫军禁,欢声动地。韦太后听着欢呼声,激动得热泪盈眶,目光在人群中寻索,忽道:“岳飞何在?近前与我说话。”

自御幄门口刮进来一阵冷风,秦桧及众人皆缩头不语。赵构硬着头皮道:“岳飞因罪,狱死已久。”

韦太后一时怔住,那神情惊骇至极,片刻又道:“李清照何在?近前会话。”

内侍传令出去,李清照忙进御幄,大礼参拜,韦太后悲声道:“我与你相识甚早,在金国这些年多有神交。今日问话,你不可瞒我。”见李清照点头,便问,“那岳飞究竟死于何罪?”

李清照怔了半天,被追问不过,终镇定道:“谋反。”

韦太后一听便大哭起来:“岳飞以五百人败金兵十万,中原失地,恢复了十之七八。金人提起岳飞,莫不畏惧。妇孺亦知其名,小儿夜啼,即以‘岳爷爷来了’吓之。可我知道,岳飞也是人,他不是神,被刀枪刺中也会流血,可他却为国为民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如此忠勇之士,怎能谋反?他该犯了多大的罪,竟叫你们置之死地?我儿,你为何自毁长城啊?”

太后哭得晕倒。赵构等人急忙唤醒,纷纷劝慰,可韦太后难止泪水,赵构唯有长跪谢罪。

回到临安数日,韦太后直要削发出家,众人相劝,太后甚悲岳飞无罪冤死,终难释然,便在慈宁宫着了道服,终身不改,以示悲悼。又知金人畏惮的只有韩、岳。岳飞已死,韩世忠尚在,便特行召见慰劳备至,又谕令赵构垂念功臣,晋封韩世忠为咸安郡王。

九月,金遣刘笞奉了表文、衮冕圭册,到同文馆签署和议书,册封赵构为宋帝。赵构甘心屈膝,面北拜受,又在大庆殿召见金使及百官,行和议大礼,念诵和议书:

宋金和议书

一、宋向金奉表称臣。南宋皇帝受大金帝国册封,愿世服臣职,永为屏翰。

二、宋金疆界。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为界。

三、宋割让唐(河南泌阳)、邓(河南邓州)二州及商(陕西商县)、秦(甘肃天水)之半与金;

四、宋纳岁供,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附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