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云深采药去(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不如归去!归去!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风起,乱发在诗人眼前飞舞,幻出了缥缈的云山。云山深处,有人高歌来往,影影绰绰的,似乎还背着竹篓,戴着笠帽。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好,随他采药去。

可是,就这么走了吗?这么些年,日夜萦绕于心的“功成,名遂,身退”,功在哪里?名在哪里?

诗人的眼角,一滴浊泪慢慢滑下,蚀出了满脸的皱纹。

这身,又该退向何方?

这问题纠缠着每个头破血流的诗人。

深山,也就成了失意的诗人们梦中遁逃的最后家园。

但遁逃也不必非要隐入深山。

王维晚年“万事不关心”,孤居一室,夜夜焚香独坐,屏绝俗务以禅诵为事。斋中除茶铛、经案、绳床、药臼外一无所有。

韦应物的书斋想是也有那么一套药臼的。

那日天气甚是寒冷,风雨大作。韦应物裹着毛毯独坐书斋,焚起一支香,思绪悠然。

也许是看到了桌上的药臼吧,他记起了一位隐居深山的朋友。这么冷的天,他在干什么呢?

是穿着蓑衣在溪谷间收拾柴火,还是已经回到了简陋的草房,正坐在火炉前慢慢煎熬着刚挖得的药材?

他忽然很想自己也坐到草房里去,与这位朋友一起喝点酒,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想到此节,他来了诗兴,挥笔写道: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书斋中,隐隐升起了带着草木清香的云烟。

来自远山的云烟。

一时间,韦应物不知身在何处,浑然忘却了天地间那彻骨的冷,忘却了俗世里的一切烦恼。

相关医药知识摘录:

中药采集相关知识:中药多为植物,植物在生长的各个时期,根茎叶花实各部分所含有效成分的量各有不同,故而应在含量最高时进行采收,通常有以下规律:

全草:植株充分成长或开花时采集。

叶类:花蕾将放或者盛开时采集;特殊品种,如霜桑叶,须在深秋或者初冬经霜后采集。

花类:一般在正开放时次第摘取,如**,旋复花;有些则含苞待放时摘取,如金银花、槐花、辛夷;花粉入药者,如蒲黄,须于盛开时采收。

果实、种子类:除枳实、青皮、乌梅等少数药材须在未成熟时采收,通常都在成熟时采收;容易变质的浆果,如枸杞、女贞子,应于略熟时清晨或者傍晚采收。

根、根茎类:古人以二、八月为佳,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少数例外,如半夏、元胡以夏季采收为宜。

树皮、根皮类:春夏时节植物生长旺盛、浆液充沛时采集;部分根皮,如牡丹皮、地骨皮等,则以秋后采收为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