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结(第3页)
[57]张永义、邢益海校点:《药地炮庄》卷二,第192页。
[58]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第449页。
[59]《一贯问答·说学》,载《儒林》(第二辑),第297页。
[60]《一贯问答·问克己》,载《儒林》(第一辑),第280页。
[61]《一贯问答·问格致》,载《儒林》(第一辑),第271页。
[62]《一贯问答·说学》,载《儒林》(第二辑),第296页。
[63]《一贯问答·以明》,载《儒林》(第二辑),第297页。
[64]张永义、邢益海校点:《药地炮庄》卷四,第264页。
[65]《一贯问答·孟子三乐》,载《儒林》(第二辑),第291页。
[66]《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第318页。在该卷下注有“伊川先生语十一”字样。
[67]《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八,第182页。在该卷下注有“伊川先生语四”字样。
[68]《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五,第168页。在该卷下注有“伊川先生语一”字样。
[69]《朱子语类》卷第五十九,第1380~1381页。
[70]《张子语录》,见《张载集》,第323~324页。
[71]《语录》,见《陆九渊集》卷三十五,第444~445页。
[72]《传习录》下,见《王阳明全集》,第122页。
[73]牟宗三认为孟子“‘乃若其情’之情非性情对言之情。情实也,犹言实情(realcase)。‘其’字指性言,或指人之本性言。‘其情’即性体之实,或人之本性之实。落在文句的关联上说,当指‘人之本性之实’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云云,意即:乃若就‘人之本性之实’言,则他可以为善(行善作善),此即吾所谓性善也。”(见《心体与性体》下,第377~378页。)
[74]《正蒙·太和篇》,见《张载集》,第10页。
[75]《横渠易说》,见《张载集》,第78页。
[76]《朱子语类》卷第五十九,第1382页。
[77]《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第318页。
[78]《朱子语类》卷第五十九,第1382页。
[79]《朱子语类》卷第五十九,第1381页。
[80]《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见《河南程氏文集》卷第二,《二程集》,第460页。
[81]《横渠易说》,见《张载集》,第78页。
[82]孙通海点校:《仁术论》,见《陈献章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第57页。
[83]《复赵提学佥宪》,见《陈献章集》,第145页。
[84]《传习录》下,见《王阳明全集》,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