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性在独性中公性与独性之关系(第4页)
[86]庞朴注释:《东西均·译诸名》,第167~168页。
[87]《正蒙·诚明篇第六》,见《张载集》,第23页。
[88]《朱子语类》卷第四,第64~65页。
[89]《经学理窟·义理》,见《张载集》,第272页。
[90]《易余·易余目录》。
[91]张永义、邢益海校点:《药地炮庄》卷三,第197页。
[92]庞朴注释:《东西均·道艺》,第186页。
[93]《性故》。
[94]《易余·性命质》。
[95]《正蒙·诚明篇第六》,见《张载集》,第23页。
[96]《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一,见《二程集》,第4页。
[97]王星贤等点校:《颜元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第70页。
[98]牟宗三说:“凡孔子所说的‘知天命’、‘畏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以及有慨叹意味的‘天也’、‘命也’等辞语,以及孟子所说的‘所以立命也’,‘莫非命也’,‘性也,有命焉’,‘命也,有性焉’,‘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等等辞语之命,皆是说的这种‘命’。但是此种命虽以气言,却亦不能割掉它的神理之体。”(见《心体与性体》上,第450页。)
[99]《正蒙·乾称篇第十七》,见《张载集》,第63页。
[100]庞朴注释:《东西均·道艺》,第180页。
[101]张永义、邢益海校点:《药地炮庄·总论中》,第51页。
[10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第121页。
[103]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三卷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162页。
[104]《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一,见《二程集》,第10页。《遗书》卷一未注明谁语,《宋元学案·明道学案》列有此条,朱子亦以此为明道语,今从。
[105]《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六,见《二程集》,第81页。《遗书》卷六未注明谁语,《宋元学案·伊川学案》列有此条,今从。
[106]《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三,见《二程集》,第67页。此语左注有“右伊川先生语”。
[107]《朱子语类》卷第四,第67页。
[108]《易余·必余》。
[109]庞朴注释:《东西均·生死格》,第125页。
[110]庞朴注释:《东西均·道艺》,第187页。
[111]《东西均·尽心》,第67页。
[112]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见《船山全书》第6册,长沙,岳麓书社,2010,第964页。
[113]《尚书引义》,见《船山全书》第2册,第299页。
[114]《正蒙·太和篇第一》,见《张载集》,第9页。
[115]《朱子语类》卷第四,第66页。
[116]同上书,第69页。
[117]吴与弼:《吴康斋先生语》,见《明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2008,第22页。
[118]《朱子语类》卷第四,第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