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上海市的实验(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五、上海市的实验

据上海市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上海市共有239所普通高中,这其中包含完全中学高中部,一贯制学校高中部。

为了落实中央提出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要求,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上海市也申报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国家级试验区项目,为此,上海市还专门将长宁区确定为国家级试验区,由行政力量推动,自上而下将高中带入一个多样化的新境界。

(一)长宁国家级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验区

1。长宁试验区总体思路

2009年,长宁区教育局正式启动了一项区域重大教育改革项目——“区域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行动研究”。该项目直面高中教育同质化的现状,试图探索出一条“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形成区域高中多样化格局”的行动路径。长宁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部,共有8所公办普通高中。这项高中改革,以“主题轴”综合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结合各学校的文化特色、学生兴趣等,将零散的、孤立的校本课程统整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群,最终推进高中特色化多样化的发展。

“主题轴”综合课程建设构想是从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入手,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主题轴”综合课程的“主题”是由区域内各高中根据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学生特点以及校园文化确定;“轴”,则是学校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跨领域综合设计而形成的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主题轴”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水平,养成其综合思维的方式,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0年3月底,上海市教委专家组到长宁区调研,区内8所高中的校长围绕“主题轴”综合课程的构建,分别汇报了其对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思考,并正式确立了各高中学校的“主题轴”综合课程核心。与此同时,2010年上半年,教育部在沪召开了两次有关高中多样化的座谈会,标志着上海市向高中“同质化”现象正式发起挑战。

2010年9月,在“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普通高中创新素质培养行动实验项目”中,长宁区成为上海市唯一的“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试验区”。第三女子中学、延安中学和复旦中学为项目实验学校。

2011年,“教育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改革试点情况交流会”在长宁召开,长宁作为唯一的区县参会单位作专题汇报。2012年,长宁“区域分学段推进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组调研团来长宁专题调研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进展情况。华政附中和复旦中学被立项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推进项目”的项目学校。2014年,长宁“区域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行动研究”被评为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长宁区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已基本形成,8所高中融合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特色课程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也通过“主题轴”综合课程的构建得以完成,同时,为了使各校“主题轴”综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可视化,突出体验式、实践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长宁区鼓励各校围绕“主题轴”综合课程进行硬件载体建设,但强调载体建设必须和学校“主题轴”综合课程在内涵、育人目标、学校特色和师资建设上保持一致。这些课程实施载体,有的是学校借助高校和社会资源搭建的,有的是区里给予重点经费扶持的,还有的是在区和学校已有资源的基础上改建的,并且在建成后也都作为区域“主题轴”综合课程的共享资源进行使用。另外,在“主题轴”综合课程构建过程中,长宁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也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合作模式来共同推进区域教育教学改革。长宁区8所公办高中的“主题轴”课程主题及载体如下表所示:

表6-6上海市长宁区8所公办高中的“主题轴”课程主题及载体

续表

2。8所高中各具特色

延安中学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以“数学与科技”为主题,除数学与科技课程建设外,学校还积极开设人文综合讲座和教材外的理科系列实验,以拓宽学生眼界,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培养文理相融、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例如,语文组的欧美文学精选系列、中国现代作家系列;政治组的走进哲学的殿堂、趣味逻辑、学博弈;美术组的匠心构筑巧夺天工——建筑对比、宗教故事在艺术中的巧妙运用、时间维度内外——雕塑生命等。其课程体系呈现出“数学特色、科技见长、人文相济、和谐发展”的特色。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是上海市唯一的一所公办女子重点中学,学校特点鲜明,但特色课程不够突出,学校课程与育人目标的结合也不紧密。通过“主题轴”综合课程构建,第三女子中学确立了“IACE女生教育”主题,培养以“独立(Independence)、能干(Ability)、关爱(g)、优雅(Elegance)”为特征的德才兼备、秀外慧中的开放型现代女子人才。学校所有课程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统整。基础型课程结合女生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围绕主题内容进行延伸,并重点建设了学校的“教育剧场”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给女生提供角色体验和独立实践的情景。

建青实验学校是一所15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充分利用“传媒与语言实验中心”等载体,在各学段着力进行“提高学生传媒素养、发展语言能力”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其中,高中阶段“传媒与语言发展”特色课程的主题为“思辨、探索、创新”。学校以语言能力、传媒素养的培养为抓手实现学校和学生的特色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德行好、基础实、能力强、特长显、视野阔”的培养目标。

天山中学“生涯发展指导”主题轴综合课程以“高中生发展的成长轨迹”为主线,将课程分为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指导两大板块,根据不同需求制定分年级的阶段目标,以学科渗透领悟、社团实践体验、主题讲座学习、自我反思等形式开展实施,培养具有生命价值意识、生涯规划意识和生态共存意识的人才。高中3年,该主题课程的阶段性目标有不同的侧重点:高一重在认识自我、了解兴趣,形成生涯认知;高二集中发展自我、培育情趣,进行生涯探索;高三着重完善自我、形成志趣,作出生涯选择。经过探索,学校形成了以“我的人生我做主”为核心,以生命价值教育系列课程和生态共存教育系列课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2010年3月,复旦中学被上海市教委列为首批“创新素养培育项目”实验学校,开展以“课程·课堂·践行”为主线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以“文化主题轴综合课程”为核心的博雅课程序列。以学生为主体的“博思学子讲堂”与以大师为主体的“相辉文化讲谈”是学校实施“博雅文化”主题教育相辅相成的两大载体,共同服务于学校“文理相融,人文见长”的育人目标。“博雅文化”主题轴课程由《文化与人生——中外名文的文化解读》《TI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理化综合学习》《“相辉”文化讲谈》《世界风情与审美》等10大模块组成。

华政附中以“明德精业”为校训,本着“明德尚法,品业双馨”的教育理念,以“民主法治”为核心,开发建设“明德尚法”主题轴综合课程,致力于培养更多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明德·尚法·精业”的现代公民。综合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3种类型。在课程设置方面,基础型课程整合渗透,拓展型课程凸显特色,研究型课程体验深化。课程实施以“明德尚法”实验室为载体。同时,在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推进人文管理,民主课堂、班级自治以及师生、干群关系民主化的建设,借此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