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大学生情绪辅导(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图4-6合理情绪理论模型

合理情绪理论认为,改变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该理论正是通过对引起不良情绪的非理性观念的纠正,来达到情绪改善的目的的(见图4-6)。

3。合理情绪理论的应用步骤

(1)将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和认识一一列出。

(2)找出引发不良情绪的非理性观念。

非理性观念有以下几种主要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即对什么事物都怀有认为必须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常常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该”“必须”“一定”“绝对”等用语上。具有绝对化非理性观念者,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刻板僵化,总是苛求完美,很容易受不良情绪困扰。

过分概括化,即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在这种非理性特征中,世界上的事物只有两类,要么正确,要么错误。一次的工作失误,就被认为是不可救药了;朋友的一次失约,就认为是从来不可信。

糟糕至极,常表现为“一旦出现了……天就要塌了”,“再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事情了”,等等。例如,有的大学生一次考试失利,就认为自己已经彻底失败了。

(3)通过对非理性观念的认识和纠正,找出合理的观念。

(4)通过建立合理的信念,最后达到情绪的改变。

例如,一位大学生叙述了一次被朋友伤害的经历:“在我的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主动帮助他;而当我遇到困难时,他却视而不见,为此我感到被欺骗了,很愤怒。”通过对该学生认识的分析,找出其不合理观念是“我帮助他,他就应该帮助我”。通过讨论,该学生将“应该”改成了“希望”,对此事件的认识变成了:“我的朋友遇到困难时,我帮助了他,是我主动而且愿意的,并且我也希望当我遇到困难时,他同样也会来帮助我;但后来我真的遇到困难时,他却没帮我,我为此感到遗憾,我虽然不高兴,但我不会感到生气。”

掌握合理情绪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当我们遇到情绪困扰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保持一种客观、正确的认知心态,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三)培养并保持真实的自信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指一个人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自知、自信、自尊、自爱,能悦纳自己,自己心中有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这种自我形象一旦建立,便比较牢固地留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它可以较长时间悄悄地左右人们的行动,使人充满信心和力量,时刻充实和完善着自我和人生。具有真实自信的大学生,表现出活泼、开朗、幽默、果断等特点,一般能保持一种稳定而愉快的心境,潇洒自如地直面人生。可以说,自信是良好情绪状态的内在关键要素。

如何培养自信心呢?首先应了解自己目前自信心的状况。心理学家设计了不少测量自信心的量表,可以借助量表进行测试,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去认识。自信心过强,即过了度,会自以为是、盲目乐观,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是自我评价过高引起的,应纠正这种偏差,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十分强而不是过于强的自信心。

其次,应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定得过高,多方的努力均不能达到时,容易挫伤自信心。抱负水平可以由低到高地定,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有一份成功的喜悦,就能增加一份自信,切不要幻想一步登天。

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补偿来培养自信心。即通过努力奋斗,以某方面的成就来补偿自身的缺陷,变自己的劣势为优势,把自己的自信逐步培养起来。最后,应刻苦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培养自信心最根本的方法。

(四)寻求社会支持

思考一下你的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和同学能帮助你的所有方式,他们会关心你、爱护你,他们会帮你评价问题并计划行动的进程,他们能为你提供各种资源,比如借钱、借车,或者当你病了的时候,为你在课堂上做笔记。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人人毕生都需要的依恋和关系的来源。

拥有朋友并不只是快乐的事情,还能增进你的健康,在应激事件后,社会支持可以使人们的心率和应激激素很快就恢复到正常(Roy,Steptoe,&Kirschbaum,1998;转引自韦德,2006)[6]。生活在亲密关系中的人甚至比其他人活的时间更长。对数千个成人进行连续10年的研究显示,拥有许多朋友、关系的成员活得更长久。因此,现在无论是生活在学校,还是将来走向社会,都需要通过以下举动来增强你的社会支持力度:开放你的心,接纳周围的人,真诚地对待他人,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加强与朋友及亲人之间的联系,定期的聚会、活动,等等。

最后,我们不应该总是接受他人的帮助,而忘记给予他人支持的益处。研究发现,经常用实际的行动和情感的支持来帮助家人及朋友的人要比以自我为导向的非助人者更长寿(Brown,2003)。为什么呢?因为从外体察自己的能力可以鼓励你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他人或者只是发泄你的情绪,帮助你从他人的视角来重新评价情境,增进你对自己的问题的理解,使你变得更加宽容。因而,“通过帮助获得痊愈”有助于你在现实世界里更好地生活。因此经常帮助身边的人或定期地去做义工,不仅可以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还可以充分地体现自我价值,更为快乐长寿。

[1][美]卡伦·达菲,伊斯特伍德·阿特沃特著。心理学改变生活[M]。张莹,丁云峰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10。

[2][美]盖瑞·查普曼著。爱的五种语言[M]。王云良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71。

[3][美]卡罗尔·韦德,卡罗尔·塔佛瑞斯著。心理学的邀请[M]。白学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59。

[4]何娇,陈旭。浅议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5。

[5]王铁梅,于秋波。合理情绪疗法及其应用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07,25(2):123~124。

[6][美]卡罗尔·韦德,卡罗尔·塔佛瑞斯著。心理学的邀请[M]。白学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59。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