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大学生情绪辅导(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三,如果你认为表达生气是适当的,要保证你运用了合理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以便被他人理解。由于不同的文化(家庭)有不同的表现规则,因此,要保证接受你生气的人能够理解你的感受以及你的试图传达的委屈。你期待人人都能理解你的意思,但是如果表达愤怒的方式像是在生气,其实你正在进行不清楚的传达。

第四,仔细思考关于表达愤怒的方式,使自己获得想要的结果。你想通过生气达到什么目的?你只是想让别人感觉不舒服,还是想让他人知道你很介意这件事,并希望他人能赔偿损失?高喊“你白痴!你怎么如此愚蠢!”也许会达到前一目的,但它不可能让人来道歉,更不必说去改变他或她的行为了。

如果你的目的是改善糟糕的环境或者赢得公正,那么学会一种他人能接受的表达方式是必要的。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知道勃然大怒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但真正改变需要持续的坚持努力,向不公正的法律挑战,利用说服的策略而不是敌对的方式。

当然,如果你只是想发发脾气,那就尽情地去发好了,但是你很可能变成一位暴躁之人。

三、运用积极心理学管理负性情绪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首倡者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以帮助人们更快乐、更积极健康地生活[4]。

(一)培养大学生乐观解释风格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里格曼认为,人有乐观解释风格和悲观解释风格两种。乐观解释风格的人会将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具体的因素,积极事件归因于稳定的、普遍的因素;而悲观解释风格的人则相反。具有悲观解释风格的人常常会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比如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因为题目很难,导致很多人都没有考好,悲观解释风格的人便会把这归因为自身的智力问题,觉得自己比别人笨,从而导致焦虑、自卑以及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我们要培养大学生的乐观解释风格,遭遇消极事件时不要纯粹内归因,要懂得肯定自己,消除负性情绪。

(二)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悦纳自己

积极心理学重视人的优点,主张要看到人身上的闪光点,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独特的优点和积极面。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潜藏在自身的美。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更应该学会欣赏自己,悦纳自己,多挖掘自身的优点和潜能,不能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上,也不能因为一时一事的挫折和失败否定自己,让自己陷入负性情绪中不能自拔。

(三)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的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它的基本理论假设是人类是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具有适应性的整体。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乐观、自我决定、人际交往技巧、宽容、希望、智慧和创造性等方面。拥有积极人格特质的人,在生活中能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而具有消极人格特质的人,往往体会到更多的负性情绪。因此,我们要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让他们更乐观、更宽容地对待生活,对待挫折,更理性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少点焦虑,少点抑郁,少点负性情绪体验,多点幸福体验。

四、情绪的自我调适

(一)能量宣泄法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负性情绪可以在体内积累能量,这些能量如果不能被及时疏导,长期积压就会产生破坏性的力量,或表现出各种心因性疾病的躯体症状,或以情结的形式埋藏在潜意识中,时不时跑出来作怪,甚至形成各种情绪障碍或神经症。因此,学会及时地把负性能量宣泄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宣泄应该以既能降低自己的紧张、痛苦情绪,又不会使他人受到伤害为原则。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宣泄方法。

1。痛哭

平时我们要求自己坚强,经常压抑自己想哭的冲动,但实际上,偶尔痛哭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理学家通过测定发现,人的眼泪中含有因负性情绪而产生的毒素,痛哭可以使这些毒素随着泪水排出体外,而不至于长期积累在体内影响身体健康。在大哭之后,情绪得到缓解,因情绪紧张带来的感觉、记忆和思维障碍也就自行消退了。这时候我们可以比较冷静、客观地面对自己的问题,经过分析、思考找出受挫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写日记

每天睡觉前打开日记本,把一天的喜怒哀乐随意地记下来,自己与自己对话,做自己的知心朋友,然后卸下包袱轻松地进入梦乡,这真是一种很好的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其实,写日记本质上也是一种倾诉,只不过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日记可以天天记,也可以心情不好时再记,不必局限于晚上,随时都可以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不想和别人说或无人可说时。把情绪宣泄在纸上,还可以帮助自己整理混乱的思维,有效分析自己面临的问题,时过境迁后,还可以拿出来看看自己当初的心路历程,帮助自己更快地成长、成熟。

图4-5人有时并不是被某个事件所困扰,而是被自己对于这个事件的看法所困扰

3。运动

在情绪很强烈又没有发泄口时,可以通过运动来发泄。比如,对着沙袋猛擂一通、到操场上跑几圈、干点累人的体力活或到空旷无人的地方大喊大叫一通,这些都可以释放聚集在体内的能量,把心理的负能量转化成生理上的能量释放出去,达到缓解压力,宣泄情绪的目的。

(二)合理情绪疗法

培养健康的情绪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除了掌握适当、有效的方法外,树立积极、健康的认知理念,也是一种有效的能力和方法。

1。什么是合理情绪理论

合理情绪理论又称理性情绪理论(王铁梅,2007)[5],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提出的。他认为在人们情绪产生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即诱**绪的事件(Agevents)、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相应的信念、态度和解释(Beliefs)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对情绪和行为的结果(ces)。情绪并非是由导致情绪发生的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人们对这一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即并不是事件引起了情绪,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识引起了情绪。

2。合理情绪理论的原理及意义

合理情绪理论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不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

导致人们对事件发生错误认识的背后,往往是某些不合理信念所致,埃利斯称其为非理性信念。非理性观念会使人陷入情绪的逆境中不能自拔。例如,有的学生提出“人活着是为了快乐”并没有错,但是认为“人怎样才能快乐?当然就是没有烦恼和痛苦”这本身就存在着不合理观念,因为没有痛苦和烦恼并不等于快乐(有的人并不痛苦,但是也不快乐);而且有了痛苦和烦恼,也不一定就没有快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