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好班级骨干(第2页)
第四,组长根据组员的特点进行分工。
第五,组间交接由上一组的组长负责通知下一组组长,如果忘了通知,该组继续值日。
方案确定后,在班长的主持下,开始了组长的选举工作。唱票之后,班长宣布:“请新组长发表感言!”首先发表感言的是孟令娜,她的神情既兴奋,也透着凝重。她说:“感谢同学们支持我,相信我,我一定会干好组长工作!”张晨晖说:“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干,我要让我们组得满分!”他那高亢的声音、昂扬的斗志,赢得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
班委们拟定了分组名单,给大家10分钟时间进行微调。然后,各组组长召开了小组会议,制定组内目标和具体分工。下课时,一份新的值日名单及分工表汇总到了生活委员手里。第二天,新名单和分工表端端正正地贴在了班级公告栏内,正式生效。
我在观察着,等待着。当放学铃声响起时,我犹豫了一下,是进去还是等待呢?这时,我听到教室里第一组组长张雅晖的声音:“大家快点收拾东西,支持我组工作,别忘放椅子,支持我们呀!”这正是我期待的声音,我停在了教室门口,决定再等一等。
学生们陆续出来了,我走了进去。张卫怡已经在擦黑板了,尹鸿奕正要扫地,张迪拿着墩布向外走,动作还是蛮快的。我没有说话,拿起了笤帚。尹鸿奕笑了:“老师,您歇会儿吧!我们能行!”
十几分钟后,值日基本完成。张雅晖仔细地检查着窗台:“嗨,这儿还有渣,再擦擦吧!”“黑板这儿有些白印,再把抹布洗干净一些。”“咱们组一定要拿个满分啊!”俨然一副老师的样子。我觉得自己有些多余了。不出所料,这天的卫生检查,我班得了满分。接着,2组,满分;3组,满分……
然而,这一天,5组被扣掉了0。5分。原因是垃圾桶没有擦。怎么办?
我召开组长会,指出现行的制度运行良好,但还不够完善,比如卫生的保持、各组综合评价、奖惩等问题,请组长们协商解决。经过热烈的讨论,班里出台了补充措施:由专人负责卫生的保持,并将负责人名字和组长名字写在黑板上作为提醒;由组长组成卫生监督小组,负责各组的综合评价;被减分的小组,加做一天值日。在小组综合评价中表现最好的组,授予班级“优胜一族”称号。连续3次被评为“优胜一族”的小组,在下轮值日中可以免做一次。
五组组长当即要求当天加做一次,一定要把分数挣回来。我说:“你与卫生监督小组商量,看他们给不给你们组机会吧。”
自此以后,我班的卫生成绩都是满分。放学后,教室里学生们值日态度认真,值日速度大大提高。学生们对分数栏分外关注:“看,我们组又是满分!”“那有什么,我们组也是!”“那我们组永远是‘优胜一族’!”看着他们在公示栏前面红耳赤地斗嘴,我的内心一片愉悦。
于是,在那次班会课上,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回想起当初自己放学后向教室飞奔的情景,回想起自己当时对教室卫生的焦虑以及同学们慢吞吞做值日的样子,再看看现在展板上红彤彤的100分和学生的笑脸,我体会到了一种力量——学生为自己提出目标,并乐于付出行动,实现目标的力量。教育追求的就是这种力量,这种“自管自育”的力量。
案例来源:韩国凤。我们是优胜一族[J]。班主任,2010(3)
班级骨干被评选出来,不等于他们就可以直接上任,把工作做好。班主任还要教给他们切实可行的方法、技巧,有意识地培养、锻炼他们。
[案例4-20]
班干部选定后,要注意对他们的培养。要根据每个班干部的特点和实际,分配给他们适当的工作;要努力培养班干部的责任心,让他们确实负起责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不能是在其位不谋其职,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大胆工作的能力。由于中学生工作经历有限,尤其是在小学时没做过班级干部的学生,各方面能力还很有限,因此,往往凡事都要问老师,这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他们大胆工作,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在培养学生干部时,我分以下三步走。
1。牵着班干部的手,上任时领着他们入门。班干部确定后,要给他们明确的管理目标和任务。这方面,我在工作中根据学校有关学生管理的要求以及本班的实际情况,制订《班干部工作职责与分工》,让每位班干部都能明确自己工作内容、职责与分工。在班干部刚上岗时,往往难理解班主任的工作意图或“良苦用心”,而这就是牵着班干部的手,示范着做给他们看的时候了。在示范过程中,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让他们独立展示一下,使班干部尽快进入角色,这样的“助手”才会逐步显示其“得力”性。在这个过程中,应初步克服他们的畏惧心理,使自信心进一步增强,使他们知道,“原来班干部工作就是这样干的”“原来做班干部也不是想象中那么难”。
2。拉住班干部的手,关键时候帮他们排忧解难。班干部在“看着”班主任,学着干。学到一定程度时,要安排让其试着独立干,如,班级、学校卫生包干区的打扫,体育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运动会、文娱节目表演、主题班会的组织等。当然,在这一阶段,班干部还不能完全脱离班主任。在他们单独处理和决策问题时,还会表现出不成熟和个人情感化。这时,班主任应及时拉他们一把。在他们出现决策或处理“失误”时,要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相应对策。同时,对他们的“政绩”也应及时予以肯定。在学生面前,班主任还要注意树立和维护班干部的“权威”,让他们知道,班主任是信任并支持他们工作的,使之获得足够自信心。这就是所谓的关键时候拉他们一把。普遍做法是: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班干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和分析,吸取教训;对其成功出色的方面,也要总结经验,给予肯定和表扬。拉手的那一刻,往往是班干部能力提高的转折点。
3。放开班干部的手,成熟的时候,促其创新。班主任对班干部的培养,应授之以渔。因此,仅仅把班干部培养目标定位在“得力助手”上,是片面的,这不是班干部培养的终极目标。对班干部拉手的次数逐渐减少到一定量时,说明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已基本具备,放手让他们干的时机已经成熟。此时,班主任应主动退居二线,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们,看他们在班级管理中是如何发挥自己潜能和创造力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的。
案例来源:徐仁国。浅谈初级中学班级干部的培养[J]。新课程,2011(11)
随着班级的发展,学生对周围的同伴逐渐熟悉起来,对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班级发展目标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和集体意识也逐步增强。在此之后,班主任应注重班级发展的价值追求,在日常工作和活动中渗透班级发展价值观,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建设有文化品质的理想班级。
(刘京翠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