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好班级骨干(第1页)
三、抓好班级骨干
班级骨干既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榜样。班级骨干身上的责任心、集体意识、刚正无私是一种无形的号召力量,能快速带动、影响全班同学,他们对班级集体意识的形成、班级凝聚力的增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起始年级班主任要集中精力培养、锻炼好班级骨干,并适时更新这支队伍,充分发挥好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
切记:
1。根据学生个性和特点设置班级岗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激发责任意识。
2。对班级骨干要充分信任,放手让他们去做,并大力支持,维护他们的威信。
3。对班级骨干要严格要求,同时也要正确对待他们在工作中的失误,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和技巧。
[案例4-18]
学期开始班级都要召开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班会——分配每个人的职责。班上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琐碎,所以职责会分得很细,这样也保证了班上三十多个同学每人都有事情做。儿子在小学四年多的时间里,就曾经做过“鞋箱清扫员”“宅急便员”(负责给教师传递东西)、“体育员”“门窗、电视、电灯员”(负责开关门窗、电视及电灯)、“保健员”“计划员”(班里有活动时,组织讨论)、“动物、生物员”“失物管理员”“小先生员”等。这些小“员”的产生,并非教师指定,而是大家毛遂自荐。当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各个“职位”后,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地投报自己想要当的“职务”。有的岗位报名的人数超标,有的则可能还有缺位。这时候,教师就会用一种最公平的方法解决这一矛盾——“包剪锤”猜拳。赢了的学生自然庆幸无比,输了的只能怨自己运气不好,再去找还有空缺的位子。儿子为了当上“保健员”,一直争取了两三个学期才如愿以偿。“保健员”的工作是负责每天早上全班点名,同时询问每个人当天的健康状况;平时如有同学头疼脑热或磕着碰着什么的,保健员就要陪着他一起去保健室。这有一种当小教师的感觉,儿子很认真、很满足地干了一个学期。
每到一个新学期,就要重新选择一次岗位。所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当不同的工作,在兴趣、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的同时,责任意识也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下根来。
案例来源:陆涴。儿子在日本上小学之二——人人都是班干部[J]。教学与管理,2007(7)
让每个学生在班级里承担着一定的职责和义务,为他们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能够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意识,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设置班级岗位后,班主任要注意将学生个性特点与班级岗位搭配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案例4-19]
“这次评选张雨晴组为‘优胜一族’,愿你们永远保持下去,其他组也要继续努力,让我们班的卫生工作越做越好!”班长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何谓“优胜一族”?这要从开学初说起。
高一开学,年级对各班卫生提出了具体要求,每天进行检查评比,并将结果在教学楼口的公示栏内展示。
我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并选定了组长,负责值日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班内的卫生总是不尽如人意。不是窗台上有灰尘,就是黑板槽内有粉笔头,从没得过满分,总评成绩落后于其他班级。我再次逐字逐句地将卫生评比细则向学生们宣读了一遍,学生的脸上露出的却是漠然而又无辜的神色。
于是,每天放学铃响后,我都立刻飞奔进教室,和学生们一起做值日。我指挥着学生干这干那,学生们很听话,可是速度很慢,往往要半个小时才能做完。即使如此,我班也经常由于疏忽或学生不太认真而被扣分。令我气愤的是,大家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组长、卫生委员名存实亡,我累得精疲力竭,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班上的同学不关心,光您着急也不行啊!”班长的话提醒了我。
我召开了班干部会,请大家开诚布公地将自己观察到的影响班里卫生质量的因素讲出来。学生们共总结出6点原因:①组长是临时确定的,威信不高,责任心不强,缺乏号召力;②组员只是按座位随意安排,协调性不好,向心力不强,组内缺乏凝聚力;③组内分工没有与学生个**好相结合;④组内人数偏多,使想偷懒的同学有了可乘之机;⑤同路的同学在等着做值日的同学回家,造成值日的同学打扫卫生潦草;⑥组与组之间缺乏竞争。
问题搞清楚了,经过一番讨论,产生了新的办法。第一,每个小组确定为6个人。全班50人分为8个小组,负责电脑台整洁及设备管理的两位学生不再纳入小组。组长由班长组织学生选举。
第二,根据学生家庭住址情况,尽量把同路的学生分为一组。
第三,组长组员双向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与另一组的学生进行调换,但必须向组长提出申请,征得组长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