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将个性化教育进行到底(第1页)
【对话】将“个性化教育”进行到底
——访金鑫
陈曦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个性化教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学大作为先行者,早在2004年便以市场化模式开启了个性化教育的探索。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据金鑫介绍,学大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和需求,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案,配备不同的教师团队。在他看来,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教育在线:你是IT背景出身,当时为何选择教辅领域作为创业方向?
金鑫:1999年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知名IT公司工作,当时正是IT业风起云涌、崇尚创业的时代,很多人都想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2001年,我和两位同事、学大另外两位创始人李如彬、姚劲波凑了10万元启动资金,租了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室就开始创业了。我们建了一个大学生家教网,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搭建平台。
当时的家教市场非常繁荣,我们的签约老师曾达到30多万。但家教的随机性很大,教学质量与老师个人关系密切,而且老师都是孤军作战,不可能形成团队配合,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于是,我们想是不是可以创造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来解决这种弊端?它不同于传统的校内教育,应该是一种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置不同教学方案的全新模式,并且按照新的理念来组织、培训和管理老师,安排教学。这是学大个性化教育的起源。
教育在线:这个模式从设想到实施应该遇到很多困难。
金鑫:是的。新的理念和模式的产生与新生命的孕育过程没什么两样,从想法的萌动到初具雏形,仿佛一个新生儿出世前的阵痛,我们都感受到了这种萌动带来的兴奋和痛苦。回想当时的情景,犹如一个人走夜路,没有方向、没有参照物,前路充满不确定性,我们顶着压力,孤独前行……不知不觉,身后多了很多跟随者,一个人的夜路走成了一条热闹大道。
教育在线:个性化教育如今已成为一种趋势,包括新东方、安博、学而思等知名教育机构都加入其中,与其他机构相比,学大的优势在哪里?
金鑫:单就“1对1”模式而言,我们跟他们其实没什么不同,但我们的经验相对更丰富,毕竟我们做了10年,在这个领域的师资、管理等方面都是领先的。比如,我们研发出国内第一套中小学个性化管理系统PPTS(PersoeTutSystem),对学员进行系统、全面的个性化分析诊断,并为每个学员定制一整套个性化学习方案,配备一个教师辅导团队。不仅帮助学生发现学科知识漏洞,更积极帮助学生调整情绪和心态,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与辅导,建立与学生相适应的学习策略,在提高应对高水平考试能力的同时,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很多人认为“1对1”就是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我们实施的是一个教师团队对一个学生的策略,注重发挥团队作用。教师团队包括咨询师、学习管理师、学科教师、心理教师、教育专家,学科老师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环,他通过个性化教育辅导系统平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科学管理学习,而后期的跟踪服务则由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完成。
教育在线:你们如何为学生配备个性化的教师团队呢?
金鑫:我们会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帮他们找到最适合的老师。我们不提倡传统的“名师观”,名师固然重要但资源有限,而且每个学生情况不同。老师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
教育在线:提起个性化教育,大家都会想到1对1模式,是不是“1对1”就等同于个性化教育?
金鑫:1对1模式很有针对性,从某种程度上开启了个性化教育大门,但它容易让学生忽视同伴互助等社会化过程,而小组教学刚好可以弥补这方面不足。个性化理念下的小组教学模式不同于常规意义下的小班教学,它遵循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为每个学生设计一套符合自身个性发展的方案,同时利用生动活泼的小组课堂,通过师生、同伴间交流互助,实现学生社会化发展的目标。所以小组教学模式也是个性化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已在学大进入成熟应用阶段。
个性化教育不单是提分
金鑫认为,“个性化”教育绝不仅是“提分”,而是通过改变影响学生成绩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获得人格的完善发展。
教育在线:当下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异常火爆,但很多人认为它们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