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方法(第1页)
第三节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方法
本节目标
参训者能针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现实状况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积极寻求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方法与路径。
活动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方法
【活动目标】
掌握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具体方法。
【活动时间】
60分钟。
【活动方法】
分组研讨、阅读指导。
【活动材料】
阅读材料、小型便笺纸、大白纸、胶带。
【活动过程】
①结合相关阅读材料,概括说明促进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主要方法。(20分钟)
②分组讨论。(20分钟)
③根据阅读材料,讨论并总结促进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主要方法,按照讨论结果,填写表2-4。(10分钟)
④小组交流,培训者点评。(10分钟)
表2-4帮助学生促进社会情感学习的基本方法
【活动提示】
本活动主要通过阅读材料,让参训者在理解学习材料内容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研讨,尝试找寻促进学生社会情感的基本方法。本活动小组的交流时间应尽量充分。
【阅读材料2-1】儿童应当享有的四项基本权利
儿童应当享有的四项基本权利是: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修订第三条其实源于《儿童权利公约》。
《儿童权利公约》认为:儿童具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可概括为四种,即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
(一)儿童的生存权
生存权包括生命安全权和生活保障权。
大多数父母都很关心孩子的生存状态,包括采用母乳喂养,照料患病儿童,争取最好的医疗条件,保证孩子身体健康,提高儿童的营养标准,指导儿童的社会行为以防止意外伤害等。但是,也有个别父母严重侵犯儿童的生存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凡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构成犯罪的、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溺婴及弃婴的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二)儿童的受保护权
受保护权在《儿童权利公约》里包括:反对一切形式的儿童歧视;每一个儿童将得到平等对待;保护儿童一切人身权利及关于处于危机、紧急情况下的儿童保护;脱离家庭的儿童保护。
在我国,“保护儿童”的口号日益深入人心,但是,对保护儿童以及怎样保护儿童,我们还缺少明确的认识,结果常常无意识地造成对儿童权利的忽略和侵犯。
例如,在城市的学校里,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更容易受到歧视;对儿童的容貌、形体歧视;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儿童歧视。
又如,不尊重儿童隐私。对一些家长、教师来说,儿童没有隐私可言,看孩子的日记是经常的事。当然,你读到这里可能会说,我的孩子还小,还不会记日记呢!但孩子终究会长大,到那时,想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最好不要用看日记这一招。私拆孩子的信件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