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社团是青春的赞歌(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三节社团是青春的赞歌

从根本上来说,社团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社团存在的主体和意义所在。看起来光芒四射的真光社团,在真光学子们心中是怎样一种存在呢?他们在社团中又有怎样的收获呢?

黄雅思是真光中学曜社的学生,目前也是DA街舞社团社长,她给我们讲起了街舞社的故事。

街舞社是2007年成立的,社团成员50多人。曾经在学校里参加过多场晚会表演,并在社团开放日获得表演一等奖。我自己加入社团一年多了。社团活动并没有影响学习,而是两者相互促进。因为我觉得做一件事情只要够专注,如在社团的时候专注社团活动,学习的时候专注学习,就不会分心,所以两者是相互协调的。

社团在课余时间分舞种开展活动。学校有安排固定的社团课,自己主要是空余时间安排。分舞种训练,都是在校学习,比较容易协调时间。参加社团我首先觉得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其次也锻炼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真光社团文化很深厚,有很多社团可以选择,不同的社团有不一样的体验。

我们街舞开始前会拉筋,男生拉的话就比较困难,会比较搞笑,特别逗。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学期,我们街舞社去六中参加比赛,得到了第四名。比赛结束后我们抱在一起喜极而泣,赛前努力训练的日子都很艰辛,获得了成果大家都很开心,最重要的是这样一起走过的经历。

同在曜社的黄芷茵先后参加过多个社团,她给我们分享了一段在欧美音乐社的难忘经历。

我高一参加欧美音乐流行社,高二是电影社,真光社团给我们忙碌的高中生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放松平台,因为现在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我在欧美流行音乐社,每一个社员上社团课都要做一个PPT向大家介绍喜欢的一位歌手。

我开始什么都不会,PPT也不会做,后来社长手把手地教我做PPT,告诉我怎么才能不怯场,我也跟她成为了好朋友。我们交流了很多音乐知识,也学会了很多电脑技术,交到了很多朋友。后来我也去学生会参加竞选,虽然没有选上,但一年的社团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所以,欧美音乐社对我有很大的意义。

真光还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活动,就是举办了“真光好声音”,然后有一批深藏不露的学生出来一展歌喉,展现了自己也锻炼了能力。还有微电影大赛,就是学生自己组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去呈现一个故事,然后通过网络投票和老师评价的方式来评判比赛成果。这些活动都非常新颖,紧跟社会的潮流。

在我们身边,总是不乏有人担心,除了“好好上课和学习”之外的大部分活动都会“影响学习”。而在真光,我们很容易看到学生在社团中的成长,这种成长不仅关于兴趣和人格,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增长学科知识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晨晖社邓雨芊同学和英语社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高一的时候,由于对英语还有美剧的热爱,我想要成立一个英语社。刚开始这只是一个在我脑海里的想法而已。直到有一天我突然下决心,和我在班里还有在其他班里认识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一个英语社团。

在成立英语社的时候我们遇到了许多质疑和困难,许多当时高二的社长都认为我们只是小打小闹,英语社是不会成功的。在成立了英语社之后,又有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认为英语社是招不到人的。在高二的上学期,我们的英语社一直被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下。

但英语社永远都是一个让我吃惊的存在,实际上,我们不仅在第一节课就有五六十人挤满了教室,在第二节课我们还邀请到了美国老师来我们课上讲课。

第二个挑战就是对我口语的挑战。为了准备一堂英语社的课我不得不练习好几十遍才能让我自己的口语听起来流利一点。但正是这种自我磨砺的过程,使我不仅在英语方面取得了进步,而且在人际交往与管理方面有了自己的收获。

在不久的将来,我即将升入高三,成为一名在高考路上挣扎的学子。但正是因为有了建社的经历,我变得更加成熟,有担当,让我有勇气去面对成长路上的种种困难。

可能在一些人眼里,社团活动还只能算是小孩子们“过家家”,跟成长、适应社会之类的大主题似乎并不能相提并论。殊不知,还未成年的学生们正是因为有机会在社团活动中“模拟成长、模拟人生”,才能提前积累人生的“第一桶经验”,这将是他们日后生活的起点和宝藏。对此,心理协会副社长韩秋璇就颇为认同。

副社长,这个职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尽管“官”不大,但要做好自己职内工作,可也不容易哩!您可别怀疑这话,因为在心理协会,我就是这样一个“五品芝麻官”。这不,新学期伊始,我就接到了个极大的挑战——招新。

一年一度的招新,是各个社团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因此各个社团都会使出全身解数,招揽人才,从暑假开始便进行了“抢人大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又以填报志愿前的招新宣传会最为重要。各个社团会在校道两旁摆开阵势,为自己的社团造势助威,如何在招新宣传会中成为那道“亮丽的风景线”,可实在让我们绞尽脑汁。

经过反复的讨论,我们定下了大致的方案:我负责用假期新学会的催眠技能作为表演节目来招新同学,社长率领人马在摊位间流动抢“客户”,其余人坐镇招新摊位做相关咨询。主题定下了,接着是海报的设计、印刷、方案细节各种优化……大伙儿忙得不亦乐乎。

于是,招新宣传日就在我们紧锣密鼓的筹划中到来了。谁会想到,刚开始还是晴空万里的天儿,准备时却下起了小雨。所幸下雨的时间不长,过了一会儿,老天爷就在我们的期盼中把天放晴了,准备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准备的结束,高一的同学们开始进入场地,我们却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原来筹划着等有10位志愿者时我们就开始进行表演,结果人数却远远达不到我们计划,怎么办?我当机立断,撤走了准备好的桌椅,给同学们进行了一对一的短时表演。结果,招新的效果异常好;清点报名意向表时,我发现竟有70多位!这可是我们的最高纪录了!我们的兴奋自不必说了。

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方法总比问题多”,这就是我作为心理协会副社长的小小收获。

观察者认为,社团是发展学生兴趣、发挥学生能力、发掘学生潜力的载体,而真光的社团之丰富,比起当下的大学也相差不多。这在整个中学教育界,也算得上是一个亮点,值得更多学校学习和借鉴,也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

“中国的高中生大多在高考前埋头苦读,大学之后才开始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参加社团实践。但真光中学从高中就开始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走在了前面,这也是真光中学素质教育成果的体现!”陈秋兰校长不仅为真光绽放的社团之光而骄傲,也将带领真光社团继续探索创新,斗志昂扬!

【真光心语】

从足球文化浅谈真光教育的特色

真光中学校长陈秋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