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民办学校中成长(第2页)
不管前面是什么,总得往前走。于是,我拿来历届考试题,进行归类分析,清晰了教学的方向,对整个教学做了有计划的安排,心里有了底。接着我就开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学生愿意学,我就不信考不出好成绩。
那一年,我尝试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学习课文,每个小组重点学习某一个单元,然后在全班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小组学习的成果。这样,所有的课文都由学生来讲,每个小组一个单元,每人主讲一课,学生人人参与,都成了小老师。作业批改则由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负责。这样,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学生渐渐喜欢上了老师,喜欢上了学习。测验成绩很快有了提升。于是,那些开始持怀疑态度的老师又放出消息:那个杨老师的考试成绩是假的,据学生说,考试前题目都讲过了。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心里知道学生的进步,不理他们,继续做我的事。
当学生的学习稍微有点秩序后,我就开始琢磨: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阅读和作文,如果不进行大语文教学,死抱着课本,根本无法给学生语文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死死地盯住课本,表面上学生能提高考试分数,但谁都明白这种成绩的提高只是一种暂时现象。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就必须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
于是,我决定带领学生读课外书。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大量课外阅读的功效是巨大而明显的。为了减少阻力,我没有惊动家长,而是在班里悄悄地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借书、买书、读书。读书的热潮很快在班里掀起,学生一有时间就读那些文学名著。家长不知道,但同班的一位任课老师不干了。他先是对我说:“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家长反映,孩子面临毕业,读什么闲书?这是不务正业,耽误孩子的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多做一些题目现实。”我对他说:“一个不支持孩子读书的家长不是好家长,一个不引导孩子读书的老师就是不合格的老师。”他愤愤然,说自己不读书但课照样教得很优秀。后来,这位老师又带领一些家长到学校投诉,说我的教育理念不对,教学方法不对,六年级毕业班的老师不应该再带着学生读课外书。在艰难的起步阶段,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当时义正词严地驳回家长的投诉,并号召全校师生一起读书,创建书香校园。
2007年6月,市里统考成绩公布,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新康小学语文平均分以94。4分的优异成绩荣登榜首,超过了曾经被传为神话的所有学校。听到这个消息,我没有太多的激动,因为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语文就要这样教,风欺雪压不动摇!
事实胜于雄辩。曾经误解、阻止、不认可我做法的同事,无话可说了;曾经对读书不认同的家长转变了对阅读的看法。建设书香校园算是打开了一个缺口,谈读课外书而不支持的人少了。之后的几年,我仍然带毕业班。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时老师人手不够,最多的时候,我一个人承担四个班的语文课,还担任两个毕业班的班主任,但学生的语文成绩一直居高不下,从未低于90分。
此后,我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分级阅读的研究》子课题《针对儿童年龄特点探索有效阅读策略的研究》,并于2014年6月结题;主持开展了增城市科研课题《开放式学校教育特色实验与研究》和《开放教育背景下开放式教学的研究》,均已经结题。2012年3月,在《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分级阅读的研究》课题中期汇报暨“羊城儿童分级阅读研究实验基地”研讨会上,我作为民办学校特邀代表在会上发言,介绍了我校书香校园建设及阅读教学的经验,同时被聘为南方分级阅读专家委员会学术顾问。
我带领教师主持编写学校教育科研刊物《开放教育在线》,每学期一期;主持编写校本诵读教材《儒雅风韵》上、中、下三册;主持编写校本写作文集《未名苑》,每学年一册,共十五册。
如今,新康小学已经成为“广东省书香校园”。在这里,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不论学生成绩好坏,只要在新康小学就读,马上就会爱上阅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这一特色,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新康小学,入读新康小学要提前三年报名等学位。
活动之余,在校园与老师们合影
每每想到这些,我最想感谢的就是和我一起翻开阅读第一页的学生们。感谢历届毕业生的优异成绩,这是给我和母校最好的礼物。感谢所有和我一起颠簸在教学改革潮头、披荆斩棘一路走来的同事们。新康小学今天能行走在宽广平整的教学改革之路上,是多少老教师一步一步铺成的啊!
班级是我的教学改革园地,学生是我呵护的幼苗。我的学生观是:让每一名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名学生的精神生活都丰富多彩;让每一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的发挥。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教师的爱已经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嘘寒问暖,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对学生心灵深处的触摸、呵护和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也就是教育的智慧之爱。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我都要组织一次以“我”为主题的演讲会。演讲者不是那些优秀的学生,而是班里学习、智力、习惯等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讲不良习惯的危害,讲自己对进步的渴求。
多年来,“班级无后进生”是我做班主任信奉的理念。因此,每接手一个班级,我都会定期评选“班级之最”,诸如“最开朗的人”“知识最丰富的人”“最爱班级的人”等,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亮点。每周我都会精心制作奖品、奖牌,奖给那些付出努力的学生。每周的幸福嘉许和催人奋进的颁奖辞是学生的期盼,更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班级的每一项活动,无一不是学生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现。每到家长会、艺术节等重大活动,是学生最活跃的时候。每个学生都有节目,我设立“十佳”奖项奖励大家的创造欲望,“最佳主持奖”“最佳编剧奖”——从节目的创作到台词的编写乃至大会程序,全部分工到人。家长会上孩子们的表现让家长落下感动和幸福的泪水。许多家长用书信表达内心的感慨:“开过家长会,我们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极大地焕发了学习热情,在学习的天地里展现了每一个人的才能。不同天资的孩子,个个成了闪闪发光、充满朝气、创造力十足的优秀学生。这样的教育很了不起。”
或许我和我的学生在用一种特殊的形式诠释着爱的内涵。我所带过的班级无一例外都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我不知遇到过多少连家长都放弃的学生。当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走进更高一级的学校时,当我披上一个男生亲手为我编织的围巾时,我才体会到幸福的意义。我把这样的一个个案例都记录下来,加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整理成集,写成了《用心雕琢灵魂》一书,希望更多的家长、老师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更多的孩子能健康成长。2002年,这本教育随笔集《用心雕琢灵魂》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的52个真实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我的学生观。此书出版以后,我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来访。
如今,我已经是教科研主任、副校长,但我一直没有离开教学第一线,始终担任班主任,教授语文课。每周除了我的班级和学生,我还要辅导老师写教案。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教研组每周召开教研会,我都全程参加。听课、评课、设计学科活动方案,包括每周班主任、教师例会的培训方案,许多任务集于一身。我真的从未感到过苦和累,感觉工作就是最好的养生,不做事反而觉得不自在。有人说,能者多劳,而我则是劳者多能。由于做得多,感悟也多,自身的本领也硬了起来。走在教育的路上,我觉得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如此地多姿多彩!
在民办教育这个大舞台上,学校和教育部门给了我很大的发展空间,使我能大胆地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政府部门也给了我很多荣誉,对我做出的成绩给予了肯定。我曾被北京市教委授予“园丁新星”称号,被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劳动局、北京市教育工会六大机构共同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我还曾被广州市教育部门授予“广州市首届青年语文优秀教师”“广州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广东省阅读之师”“南方分级阅读专家学术顾问”等称号。
人在什么时候会感到绝望?是没有方向的时候。回想自己的成长故事和从教二十多年来的历程,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当一个好老师的方向始终不变。什么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