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参考文献(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参考文献

中文图书

专著:

[1]蔡敏。当代学生课业评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蔡清田。学校本位课程发展的新猷与教务课程领导。中国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7。

[3]陈美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中国台湾: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4]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高孝传,杨宝山,刘明才。课程目标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高新健。学校本位课发展领导与评鉴。中国台湾:台湾师范大学,2008。

[7]黄光雄,蔡清田。课程设计——理论与实际。中国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8]黄光扬。新课程与学生学习评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9]黄显华,朱嘉颖。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0]黄显华。强迫普及教育:制度与课程。中国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

[11]黄政杰。课程设计。中国台湾:东华书局,1994。

[12]靳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13]李臣。活动课程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14]李臣之,陈铁成。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15]李臣之,等。西方课程思潮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16]李坤崇。教学评量。中国台湾:心理出版社,2008。

[17]李子建,黄显华。课程:范式、取向与设计。中国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18]李子建,黄宇,马庆堂。校本环境教育的设计与实施—迈向可持续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19]林碧霞。课程统整的实践:院校合作的发展计划。中国香港:香港教育学院。2009。

[20]林智中,陈健生,张爽。课程组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1]马骥雄,主编。战后美国教育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22]莫礼时。香港学校课程的探讨。陈嘉琪,等译。中国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96。

[23]欧用生。国民小学社会科教学研究。中国台湾:师大书苑,1992。

[24]沈姗姗,主编。国际组织与教育。中国台湾: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0。

[25]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张成林,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7]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8]汪霞。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29]王如哲。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应用——以教育领域及其革新为例。中国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30]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31]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2]杨龙立。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探讨。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3]叶奕乾,等主编。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4]余文森。考试与评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5]张广利。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