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逻辑思维能力(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①演绎推理的定义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引申出较特殊性结论的推理。这种推理的推导方向,是由一般到个别。

②演绎推理的特点

演绎推理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演绎所得的结论是蕴含于前提之中的个别、特殊事实,因此,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在演绎推理中,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要前提和推理形式是正确的,结论必定正确。

③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三段论

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2)归纳推理

①归纳推理的定义

归纳推理是指从一系列个别性的判断出发,引申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这种推理的推导方向,是由个别到一般。

②归纳推理的分类

归纳推理按照其推理的前提中是否考查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可以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此外,还有概率归纳推理和溯因归纳推理。

需要注意的是,归纳推理中的“完全”和“不完全”是相对的。它是就推理前提的数量方面来说的。所谓“完全”是从整体上来对一类对象的全体加以考查:所谓“不完全”则是从局部(部分)上来对一类对象的全体加以推断。因此,它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完全归纳推理:是以某一类对象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为前提,因而推断出该类对象的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因此,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个别性的,其结论却是一般性的。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以某一类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因而推出该类对象的全体具有或不具有这种性质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根据前提中是否考查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③归纳推理的方法:运用归纳推理,必须占有材料,使用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收集经验材料的方法。在观察、实验和调查中获得的材料,需要运用比较、归类、分析和综合以及抽象和概括等整理经验材料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才能形成正确的结论。

a。比较

比较是确定对象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方法。认识某一对象,往往把这一对象与其他对象进行对照。以发现其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以便更好地认识事物。在进行比较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在同一关系下进行比较。

第二,要在事物的实质方面进行比较。例如比较两个罪犯的罪行大小,必须就他们的犯罪情节、对社会的危害性等实质方面进行比较,通常没有必要就性别、年龄、职业、籍贯等非实质方面进行比较。

b。归类

归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对象按类区分开来的方法。通过归类,可以使杂乱无章的现象条理化。使大量的事实材料系统化。归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

c。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在思想中把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分别加以考察的方法。如分析一篇文章,可以把它分为不同的部分、段落,再从各段落分出句子,还可从句子中分出词语等。对事物的认识,最初往往是模糊、笼统和表面的印象,要想深入了解事物,必须从其各方面加以分析。分析是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把大而难的问题化为小而易的问题。分析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先易后难。通过分析,人们能够认识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但是要了解事物的全貌、整体,就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综合是同分析相对立的一种方法。它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片面、分散、众多的各个要素(情况、数据、素材等)进行归纳,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观事物发展的全貌和全过程,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结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综合的一般方法:一是简单综合,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信息进行汇集、归纳和整理。二是分析综合,对搜集到的与特定事物有关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和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全貌和动向,获得新的知识和结论。三是系统综合,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大量信息进行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d。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思维中撇开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抽取对象本质属性的方法。概括是在思维中把对对象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推广到所有同类的其他事物上去的方法。如揭示“用于交换”这一“商品”的共同本质后,可把这种共同的本质推广到全部商品上去,概括出古今任何一种商品,都具有“用于交换”的本质属性。

(3)类比推理

①类比推理的定义

类比推理是从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出发,从而引申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相同的结论。类比推理从前提到结论的推导方向,是由特殊到特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