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优差生亲子沟通的比较 质的研究(第3页)
父亲(看儿子错题):你怎么乘以2呢?
儿子:周长是长加宽乘以2,我在这写成乘了,我以为这是面积呢。
父亲:面积?那这个干什么?
儿子:这算错了,没有加那个数。
父亲:那你怎么就算成减了?当时怎么想的?
儿子:当时我就是想错了,还以为那是面积呢。
父亲:那要是面积你乘2干什么?
儿子:我以为是那面积,然后求出长和宽……我想可能……(开始认真反思)
在上例中儿子开始的回答是敷衍的或者仍然没有理清自己错误的原因,父亲却很认真地帮助儿子整理思路,以至于儿子开始认真反思错误的原因。
(3)学习较差儿童对父母控制性沟通的反抗。大部分学习较差儿童亲子沟通都表现出明显的父母主动—儿童被动、父母控制—儿童服从的组合特点。但同时也有一些学习较差儿童对这种匹配和组合方式表现出不满,并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反抗。反抗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是拒绝沟通;二是让父母丢面子。下面将用访谈中的典型片断来说明这种现象。
第一,拒绝沟通。
拒绝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沉默、不回答问题。有些儿童故意让自己的表达很不清晰,造成沟通困难。他们的表达清晰性是可以控制和调整的,通常只有在与父母做有关学业的沟通时,他们才会有表达“障碍”;在与母亲说其他话题时表达很清晰,与研究者交谈也很清晰、流畅。另外,还有一些孩子故意采用父母无法理解和控制的说话方式与父母沟通,人为地造成交流障碍。例如,下面列举的沟通片断中儿童采用答非所问、网络用语、无厘头对话等方式应对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母亲的指责。
母亲:你就是不认真。这能做对,就差这么一点你这道题就能做对了。对不对?
儿子:对。
母亲:你老这么不认真怎么办?你以后考学怎么办?
儿子:以后用个颜色浅点的圆珠笔写。
母亲:还用颜色浅点的圆珠笔写,是那事吗?是圆珠笔的事呀?那是你的问题。
儿子:大概八成是。
……
研究者:这次没考好和孩子的努力程度有关吗?
母亲:有关系,我们的孩子就是特别懒,不愿意学习。
研究者:是吗,××(孩子名字)?
儿子:两个字。(暗指答案为“不是”)
母亲:是吗?你自己说。
儿子:o、n倒过来。
母亲:o、n倒过来是什么,是什么?
儿子:no。
研究者: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儿子:不知道。
母亲:不过,这一阵比以前好点了。
儿子:本来上音乐课呢,老师喊我,我还以为老师让我下楼玩呢,结果是考试。
母亲:你喜欢音乐课吗?
儿子:起码……
母亲:起码不用动脑子是吧。
儿子:起码不费笔油。
在上面的谈话片断中,每当母亲对儿童的成绩或学习情况进行消极评价或者研究者问到有关学习的问题时,儿童的回答要么是极其简单的“对”“不知道”,要么就是网络用语、学生群体的用语,或者用无厘头的方式岔开话题,造成答非所问的效果。但应该注意,以上的沟通片断中母亲对儿子有一句积极评价(“这一阵比以前好点了”)和一个中性提问(“你喜欢音乐课吗?”)。这两句话都得到儿子的积极、正常的回应。母子在沟通中还有一段关于数学老师表现的评价,其中儿子能对老师的表现和同学们的反应做出明确而恰当的评价,这也表明儿童的表达能力正常,只是在和母亲进行有关学业问题的沟通时有意制造交流障碍。
第二,让父母丢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