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框架(第2页)
(3)要造就“四有”新人,教师必须率先树立远大理想,给学生以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基础,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4)不断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3。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第一,教师的“红烛精神”本身就是师德超出一般道德规范的示范表率作用的具体体现。
第二,“为人师表”是教师以自身优良品德为学生和社会做出榜样,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
经典例题
单项选择题:教师必须以自己良好的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和培养学生,使之成为品行优秀的一代新人。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特征的( )。
A。示范性
B。超前性
C。利他性
D。自觉性
【答案】A
【解析】教师以自身优良品德为学生做榜样,使学生的思想言行和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4。教师职业道德的超前性
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党和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超越一般而做到超前。师德建设超前的原则是“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要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一)对教育工作的动力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体现着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和作为教师应有的职业追求。它在教师的职业行为中,具有一种启动的力量,可以激发、鼓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自觉地做好教育工作,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动力功能。
1。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动力功能的原因
(1)教师职业道德包含着教师应有的行为准则。它通过确立职业理想、道德榜样和评价等方式,形成教师职业生活的道德背景和舆论,其中所含的规范、约束、肯定、赞扬等因素,时刻影响和作用于教师,也对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产生一定的激发、鼓励和推动作用。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旦被教师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往往成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我遵守、自我约束的动力系统。它能赋予教师教育工作良好的导向和对教育职业的价值追求,成为激励教师自觉履行职业责任、努力工作、取得成就的内在力量。
(3)当教师职业道德被内化为教师人格的一部分时,它就会经常地、习惯地、自动地为教师的职业行为提供精神力量和行为依据。
2。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动力
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影响教师在工作上是否认真、是否作为、是否敬业的内在根本。具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不仅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且总能保持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相反,事业心和责任感缺乏的教师,则难以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拖沓应付,教学不求甚解,敷衍了事,这样的教师自然做不好教育工作。
可见,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生发、培育、强化、升华的重要因素。
(二)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功能的体现
第一,教师的人格、品性、情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第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
第三,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
第四,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