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不同主体学生评价的方法(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三)评语评价法

评语评价法指教师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用书面语言描述的形式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作出评价,是中小学教师评价学生品德时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评语可以说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整体印象,是对学生状态的“质”的描述。教师要写好学生的评语。一是要了解、研究学生,评语写出学生个性。针对学生个性、突出重点,做到知人而写,写出这个人来,让学生了解自己以及他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二是增强评语的感情色彩,以表扬赞赏、鼓励鞭策为主。三是提高评语的规范性,适当界定评语的基本项目和指标,要求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信息量,同时要区分不同阶段的评语功能,如学期学年评语主要针对学生,强调针对性、激励性,毕业鉴定主要针对社会,强调综合性、客观性。

(四)表现性评定

即通过观察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完成各种任务的表现来评价学生,通常是在学生做作业、从事专题研究、参与感兴趣的作品创作和活动等学习与生活情境下进行,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表现性评价需要记录学生在解决问题、创作产品、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记录可以通过设计观察记录表、评价表、轶事记录本等方式,也可以通过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音像设备随时拍下学生的表现,如同伴的互动、实验过程、讨论情形等,让学生在多种自然情境中展现所学,发挥所长。

表现性评定能测量出纸笔测验所不能测量出的技能,它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间内容整合的能力及决策、交流、合作等能力。当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时,可对其进行表现性评定。

1。结构性表现测验。可以是纸笔表现和非纸笔表现。这里的纸笔表现是一种强调在模拟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在纸笔表现任务中,经常用“设计”“建立”“创作”等行为动词,如创作一首诗或一个短篇故事等。纸笔表现测量的成果是知识和技能两者的应用结果。例如,要求学生用图来表示文字题中的数学思想。非纸笔表现指使用除纸笔以外器具的表现,如要求学生演示如何将酸和水混合。

2。口头表述。如课堂演讲,反映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和概括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对所掌握知识的理解力。

3。模拟表现。为配合或代替真实情境中的表现,局部或全部模拟真实情境而设立。如数学课利用计算机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也是一种模拟表现。在许多情境下,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所显示出来的技能,是其在未来真实情境下表现的一种准备。

4。实验或调查。学生通过实验或研究去直接感知和体验事物,促进动作、心智的全面发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任务可以由个人或小组进行。如做一系列研究,寻找控制水土流失的办法。

5。作品。如诗歌、一篇文章、一幅画或制作一件东西。

6。项目。包括个人、小组、个人和小组结合多种。如要求学生写一份图书馆研究报告,学生必须运用搜集和使用参考资料的技能、选择有用信息的技能、组织和规划报告的技能、用书面语言表达的技能。小组项目的目的主要是评价学生是否一起合作,用适当的方法创造一个高质量的作品。个人和小组项目通常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项目。完成以后每个小组成员独立准备一份报告。这类评价既要评估小组的成功,又要考查个人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7。扩展型项目。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学生在解决“真实世界”问题或制作一件独特的作品过程中,把学术、思维和交流技能融为一体。扩展型研究项目可以有多方面的结果,且每一方面都有评价的标准。学生参与标准的制订、研究问题的选择、进行研究设计、开展研究、评价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口头交流并对研究发现进行答辩。项目自始至终强调问题解决中用到的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技能、交流的技能、自我评价的技能和独立学习的技能,在某些情况下还有职业技能。

表现性评定的评分方法有整体评分法和分项评分法两种。整体评分法是指以整体的印象作为评分的基础,不考虑构成整体的个别细节部分,在整体判断确立之后,给每件作品或成果评定一个分数或等级。分项评分法需要针对构成每件作品或成果的每个重要细节部分进行判断。使用哪种评分方法,取决于评价项目。

(五)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它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

制作与使用档案袋,主要应考虑以下三个指导因素。

首先是目的。档案袋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档案袋的形式及内容。如果档案袋的目的在于评价,那么档案袋收集的内容就要结构化或半结构化,也就是说,其中有些东西是统一要求的,以便在不同学生之间进行比较。档案袋评价内容及标准比较固定,学生只是依据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围绕主题充分发挥,努力进取,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进步历程。老师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指导学生。若档案袋主要用来辅助教学,那么档案袋的生成建构可采用半结构型或非结构型,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一旦主题明确后,可由学生自主决定档案袋的组织架构、内容、呈现方式与数量,并且可由学生作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学生的反思与学习同样重要,评价标准的制订是为了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此外,要求学生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管理自己的档案袋。

其次是评价标准。档案袋中应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评价标准、参量或行为指南来指导学生的行为,规定他们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评分。明确的评价标准应该具体化,在制订评价标准时,也要体现学生的参与和对标准的理解。对评价标准,教师应向学生作充分的解释,或和学生一起制订评价的标准,学生只有认可这个标准,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评价。

最后是证物。证物包括以下几种:课堂作品、课外学习活动的再现资料、别人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陈述及观察、档案袋的特有文件(如学习者的个人反思)。

尽管使用的档案袋多种多样,但基本上有两大类:过程型档案袋与成果型档案袋。在教学过程中,这两类档案袋往往是交叉并用,不可偏废。档案袋制作的步骤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制作过程型档案袋。过程型档案袋收集的材料是一些关于学习如何进展、如何达到优化的证据,注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分析。过程型档案袋除了学生学习历程连续性的资料与作品外,还可能包括由教师、同学等人完成的行为观察检核表、评定表以及各种形成性测验记录。同时,学生本人也应当对学习成长历程进行阶段性反思,分析取得进步或不能进步的原因等,均可装入档案袋。

第二步是制作成果型档案袋。学生在分析、处理过程型档案袋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到最优秀或最满意的作品或学习成果进行必要的注解、反思和整理,形成符合要求的成果型档案袋。成果型档案袋可能要求学生加入以下内容:最佳作品、最有趣的作品、进步最大的作品、最不满意的作品、最喜欢的作品。档案袋的内容项目可以是作业、测验、实验报告、新闻剪辑或其他创造性作品。学生的注解,反思应该说明在档案袋中采用这些内容的原因,以及这些内容所证明的问题。

如果说,过程型档案袋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历程,展示了学生取得成就的广度和范围,成果型档案袋则表明了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中成就的深度。

本章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一

[训练内容]学生评价方法辨析。

[训练目标]通过案例辨析,提高学生评价技能。

[训练程序]提供案例,学生应用所学内容进行辨析。

下面陈述的是两个学生在考试讲评后所撰写的日记,你认为教师的评价有不当之处吗?说说理由。如果是你应该如何科学地处理考试评价的结果?

案例1:“我最难忘的是四年级的一次期中考试。考试的时候,我很紧张,不过一想到考试完就可以玩电脑游戏,心里便好受多了。我认真地做卷子,不一会儿就写完了。过了几天,老师把卷子发下来分析试卷,一看自己是83分,比以前进步了,心里很高兴,还不错。可老师分析试卷的时候,我和同桌说了几句话,老师走过来叫我不要太兴奋,说别看83分,是第48名,全班倒数第4名。我的头立刻就低下去了。我考得再好总也考不过大家。我总是失败,唉!”

案例2:“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好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最喜欢点我发言了,因为我书读得多,想象力也不错,敢于说与众不同的东西。可一考试,老师就看不上我了。她常常教训我,考试的时候不要自作聪明,要写自己有把握的答案。遇到什么默写自己喜欢的成语啦、段落啦、古诗啦,选做一个作文题呀之类可以自由选择的题目,就要写简单的,自己有把握的,才不会出错。有几篇课文,老师还规定我们统一背哪一段,都是字少的,说如果要考默写就默写这一段,不会失分。有一次默写成语吧,我默写的都是课外书上来的,我读的课外书是我们班上最多的,但多了一些错别字,结果一个错别字扣0。5分,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成语等于白写,结果只考了84。5分。别小看这0。5分,多了它,我的等级就是优了。老师还把我批评了一通,说这又不是上课,要逞什么能,冒什么险,还说我不听话,不懂考试的技巧,考这个分数是对我的惩罚!我真的想不通,净默写书上那些已经默写烂的成语,有什么意思?看到那些考高分的同学,我心里真委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