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不同主体学生评价的方法(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三节不同主体学生评价的方法

一、学生自我评价的一般操作方法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

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的一般操作方法有下列五种。

(一)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的自我评价

包括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展开过程之中和结束之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活动开始之前,学生要对学习计划与准备工作进行评价,检查自己是否对做什么、如何做以及何时做等有个大致的安排,是否调节好了自己的情绪与精力状态。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对自己是否对学习活动的目标、任务和材料等有清楚的认识作出评价,判断自己是否激活了心理状态和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所有因素的注意,是不是依据学习任务、材料与个人特点选择了适当的方法。同时,随时对学习活动中各种因素是否相互适应作出评价。如果各因素相互适应,则维持学习行为,若各因素至少有某些不相适应,则要采取措施修改学习行为。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要检查和评价学习活动的质量和学习效果,同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措施。

(二)利用评价项目清单进行自评,然后写个人总结

评价项目清单列举了一系列有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问题,例如“一学期以来,你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感到满意吗,为什么?”“你认为这学期你最成功的一件事是什么?”“你觉得最失败的一件事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学生可以依据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回答。这一方法可以在平时进行,也可以在学期结束时进行。一学期终结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合作,制订一个评价项目清单,指导学生依据清单上的各项内容进行自评,然后对自己一学期来的学习和成长情况进行总结。

(三)范例评价

中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多数是建立在教师或他人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外部评价的结论进行自我评价。如教师平时说班级中某某是好学生,学习者则会通过观察这名学生的行为和各种表现来思考教师所说的好学生的标准,然后对照自己的行为和表现,看自己是否达到这一标准。学生通过教师一个个评价的范例吸取和接受一定的评价标准,逐步学会掌握评价活动的方式、方法。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为学生树立好的评价范例。

(四)学习日志

学习日志是学生学习经历的一种经常性的总结,是学生用自己的词汇对记录下来的体验做的一种整理。学习日志可以描述自己的学习情况与各方面的发展,写自己对教学的态度和感受,记录头脑中闪过的想法或思维的片段,也可以记录自己在不同学科的反应。写学习日志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有效形式。写学习日志时可以参考下面的问题:作为学习者,我对自己学习状况的了解是什么?我对自己学习的情感反应了解到了什么?给我带来最大困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在学习活动中,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什么?最让我感到不满意的是什么?等等。写学科学习日志时,可以这周写语文学习日志,下周写数学学习日志,再下周写有关理化的学习日志,这样每周学生都对一门功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

(五)学生档案袋

学生档案袋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是指用档案袋保存记录、以文件形式呈现的学生在一定时期的作业和作品,以展示学生在一个或几个领域学习的努力、进步状况和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发展。学生档案袋提供了反映学生成长历程的代表性作品,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活的学生作品集。其主要目的是强调学生的优点,表明学生在某一时期内所取得的进步。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并能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让每一位学生都留下成长进步的足迹,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学生档案袋由学生、同伴、教师共同完成,在建立档案袋之初,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选择档案袋内容的标准。学生档案袋有最佳作品档案袋和学习进步档案袋。最佳作品档案袋重点在最佳的最终产品。学习进步档案袋重点是通过档案袋监测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上的进步,诊断学习和思维困难以及新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学生反思能力不同,档案袋的形式也不同。第一种是文件式。要求学生全面展示和反思学习与活动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有指导性的信息,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资料收集和选择。信息的呈现可以采用评价卡片、量表等形式。这种形式由于教师控制性强,操作性低,适合低年级学生。第二种是发展式。要求体现学生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设计不同的能力模块,如言语能力模块、交往能力模块、探索能力模块等。在不同的模块区内,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选择是否设计提示信息及其呈现方式。这类档案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反思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适合于中高年级。第三种是反思式。要求体现学生对学习过程自主的、全方位的反思。学生是档案的设计者和拥有者,自己选择能体现解决问题过程和能力发展的资料,并说明原因。这类档案没有标准形式,对学生的组织设计能力和反思能力要求很强,适合于高年级学生。

学生档案袋建立的过程体现了学生信息收集、选择和反思的过程,信息收集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信息选择的过程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过程,反思过程是学生自我了解的过程。

二、学生小组评价的一般操作方法

学生小组评价是以学生小组为基本单位对学生的学习和表现进行价值判断,是获取评价信息,鼓励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条重要渠道。

小组评价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促进同伴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同提高。学生小组评价的一般操作方法是:

(一)构建评价小组。这是进行小组评价的前提。教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一般由5~8名学生组成,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思想观念等方面要有合理的差异,使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选一名在学生中具有较高威信、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该组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评价的开展。教师要向小组成员阐明评价的目的是让同伴看到自己的进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客观地对待他人和自己。要指导学生尊重和正确对待同伴的评价,要善意肯定别人的优点并指出不足。同时,教师要明确评价的标准,教给学生一些评价的技术和方法,以保证小组评价顺利进行。

(二)合理设置评价问题和内容。小组评价包括学习活动及学习以外的内容。内容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要鼓励学生参与,获得学生的认可。小组评价前,先进行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然后再让评价小组的成员评定等级,对评价对象写出总的评语。

(三)恰当选择评价时机。小组评价主要运用于过程性评价,评价次数要适当,三周或四周一次,不能过度使用。过度使用会加大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也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四)确定小组评价的方式方法。学生小组评价的方式方法很多,如小组讨论、小组评价表、表现观察、小组评分等。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体现小组成员的相互作用和进步。

三、教师评价学生的一般操作方法

教师常用的学生评价方法主要有测试法、观察法、作业法、调查法、表现性评定和档案袋评价法等。

(一)学业成绩测试

测试法是教师对学生认知学习结果进行考查的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无论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离不开测验。如教学前和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准备性测验,学期或学年结束时的结果性测验,用来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测验有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教师自编测验运用得最多,即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经验、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以及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情况,自行设计与编制并确定评分标准的测验。

运用测验法评定学生学习成绩,要尊重个体差异,考试命题要富有弹性。教师要注重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总体分析,试题难度、内容结构分析和能力结构分析。学业成绩测验以笔试为主,要增加口试和操作测验,把平时测验与终结性测验结果综合起来。教师要正确对待考试结果,并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看待考试分数。

(二)观察与调查法

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涉及认知、情意、动作技能等各个领域。了解学生情意、动作技能的发展情况,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道德水平等,一般采用观察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观察可分为平时观察和课堂表现观察。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可以制作课堂表现记录表,记录学生在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和情意表现等方面的内容。记录可以采用“抓两头”的办法作“抽样式”的观察记录,即只把在某节课中表现最佳或明显消极、有不良影响的学生情况,用符号、等级、短语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评定学生成绩时参考使用。教师也可以通过量表和问卷调查获取评价信息,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教师根据评价的目标和内容编制问卷,也可以运用专门量表进行调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