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教师(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教育教学能力。这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其中又涉及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几方面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教学设计方面: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第二,教学实施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第三,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根据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第四,教育教学评价方面: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沟通与合作能力。这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础。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同事、家长、校长等沟通与合作,这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具体要求: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协助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3)教育研究能力。21世纪的教师应该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是教育教学的能手。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他们最了解学生,最容易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提高即收获”是中小学教师最常用的研究模式。

(4)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保障。在终身学习的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具体要求: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必然经历从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有不同方法。福勒和布朗(Fuller&Brown,1975)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发展特征。

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一般来说,师范生和新教师比老教师更关注这些问题。由于这种生存的忧虑,某些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而不是教他们;有些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总是希望把学生管教得老实听话,而不是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进步。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生存时,他们将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他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一般来说,在职教师比师范生更关心这一类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在这一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适合某些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的素质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和民族素质的优劣,提高教师素质是发展教育的关键。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有下面几个途径。

1。通过教师的职前和职后教育

师范教育主要承担教师的职前培训任务,它包括中等师范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师范教育是教育的“母机”,是国家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途径。要发展师范教育就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性措施,鼓励和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同时,加强师范教育的改革,明确师范教育的发展目标,完善其办学机制,改善其办学条件,充分体现师范特色,以增强师范教育的吸引力,提高其办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教师。教师职后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体现灵活方便,它包括广播电视辅导、现场讲座和报告、短训班、主题培训等。

2。教师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教师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在发展,知识领域在扩展和更新,教材也在更新改革,学生更是在不断变化,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地学习,为自己充电、蓄能,才能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生存、发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3。在课堂实践中发展

课堂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教师个人教育观念转变依赖于课堂实践,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来自于课堂实践,教师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的获得来源于课堂实践,教师生命价值和意义体验来自于课堂实践。教师的许多知识和能力是依靠个人经验和对教学的感悟而获得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生活,课堂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性,正是这样课堂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教师应该自觉主动地在课堂设计、课堂观察、课堂互动、课堂反思中,进行不断的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

4。在校本研究中发展

突出以校为本,深入开展校本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教育教学中的事件为内容,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互动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育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的一部分;同时,它还可以培植学校文化,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

小栏目

教师忌语40条

1。我要是你早就不活了!

2。你真笨,你真傻!

3。看见你我就烦!

4。谁教你谁倒霉!

5。回家让你妈带你查查,是不是弱智!

6。你这孩子无可救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