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校与家庭的协调发展(第1页)
第一节学校与家庭的协调发展
一、家庭环境的内涵、特征与分类
(一)家庭环境的内涵
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因此,从德育角度看,家庭的主要职责是让小孩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心理品质和独立的生活能力。家庭环境就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为共同生活和创造共同的文化而组建的社会生活组织内外的相互关联的构建及境况。所以家庭环境,从学校德育的层面上看就是家庭生活影响子女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称,是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环境外延作用形式上包括显性教育因素(如家长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方法等)和隐性教育因素(如家长道德文化素质、家庭生活方式、家庭人际关系等)。
(二)家庭环境的特征
家庭环境作为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表现为基础性、终身性、不可替代性和潜移默化性四个特征。
1。基础性
家庭环境的基础性是指由于家庭与孩子的接触是最早的,学校德育无法从时间顺序上取代家庭德育。每个人从生下来都是生活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环境中,接受着家庭环境的教育。家庭成员不仅教育着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和基本知识,同时长辈所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都对孩子产生了基础性影响。在家庭环境中,权威是以尊重孩子为基础,以引导为手段,促进孩子自由发展。这种权威不是“控制”“束缚”。家长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这种权威性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其基础性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依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比其他教育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这种权威性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基础性。
2。终身性
家庭环境是人一辈子生活最长久的一个环境,孩子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无论时间长短都只是一种阶段性和间断性的教育。孩子在接受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无时无刻地在接受着家庭的熏陶。即使是毕业了从学校走向社会大环境,尽管从身体上脱离了家庭德育环境,但是心理上仍然受家庭德育环境根深蒂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德育环境具有终身性。
3。不可替代性
家庭环境的基础性特征和终身性特征决定了家庭环境是学校德育的基础环境,同时也决定了小孩对家庭在经济上和情感上的依赖关系,前者是孩子成长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孩子成长的精神基础,两者都为小孩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在心理层面上提供必需的安全感和依恋感。另外在人际关系上,家长与子女的接触频度和聚合度是学校或社会所不可能达到的。这就决定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的不可替代性。例如,现实生活中许多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品德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4。潜移默化性
家庭德育环境的潜移默化性是指家庭德育环境对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具有潜在的、隐性的影响和制约的特性。在家庭中,各种因素都会在不知不觉、润物无声的情况下影响和制约着孩子的道德品质。家庭生活中如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氛围、家长的兴趣爱好、家长的行为习惯、家长的思想言行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意识。
(三)家庭环境的分类
家庭环境的组成要素非常复杂。从作用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方式上可将家庭环境划分为家庭的物质环境、教育环境、人际环境、语言环境、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等要素。
家庭的物质环境简单来说是家庭的物质条件,包括家庭住所、经济情况和社会处境等。
家庭的教育环境主要包括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期望、教育资源等,其中家长自身的教育素质是最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整个家庭的教育环境状况。
家庭的人际环境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的人际关系的总和。
家庭的语言环境是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语言交流所运用的语言以及所形成的氛围。
家庭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文化娱乐活动、行为习惯和家风。
家庭的心理环境是家长要有意识地根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创造与孩子同步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条件。
二、家庭环境的德育价值
[案例8-1]
“跟我爸学的”
学生李某,一上学就句句不离粗话。一天,他跑到老师办公室大声问:“老师,下一节课是么×课?”老师说:“小学生说话要文明。”他想了一下以为自己没敬礼就连忙行了个队礼说:“老师,下节课是么×课?”老师摇了摇头。这个学生上课时也是粗话连篇。我问他:“你跟谁学的?”他说:“跟我爸学的,他在家里和单位都是这么说话的。”我请来了家长,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我说:“您以后说话请文雅一点,好吗?”他脸红到了耳根。回家当即就签了个“父子约定”,以后谁再说粗话谁要就挨罚。这个孩子终于慢慢改掉了说粗话的毛病。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教师,孩子的言行和秉性不正是家长教育的真实写照吗?
资料来源:祝丽谆。家庭教育案例与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是对家庭及家庭在学校德育中重要性的最简洁的概括。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最先对人实施教育的地方。因此,家庭环境在学校德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德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