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学本教学中展学的困境与对策(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在学本教学的展学中,无论是新知学习中的全面性展学,还是当堂检测中的选择性展学,都需要把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快速地反馈到老师那里去,这就要求建立起学习的快速反馈机制。在实际操作中,比较有效的机制有:

一是反馈单反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张“问题反馈单”,无论是在新知学习环节还是当堂检测环节,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解答不出的练习题,都记录在反馈单上。教师根据反馈单就能及时了解学生自学、互学中带普遍性的问题或困难,为课堂展评提供依据。

二是反馈板反馈。有些学校给每个小组配备一块活动的小黑板作为展示平台,本是用来展示学习成果的。现在也可以让各小组把要解决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合作学习结束以后,老师让各小组学生举起小黑板,通过扫视发现和判断最需要全班共同研讨解决的问题,展学就从这里开始。

三是教师巡视反馈。在学生自学、互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课堂巡视,观察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迅速发现各个小组存在的共同问题,为展学内容的选择做准备。

2。散点式展学与焦点式展学

学本教学展学在问题选择上有两种基本类型——散点式展学与焦点式展学。学生平时用得最多的是散点式展学方式。这种展学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展学内容泛而不精准,耗时无深度。其外在表现为展学时间冗长,学生老是觉得一节课的时间不够,不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常常导致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内在表现为学生在展学过程中抓不住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或是分不清楚主干问题和枝节问题,一律平均用力地展示讲解。

许多教师经常反应教学进度无法完成,主要是过多使用散点式展学造成的。解决的基本策略是,把散点式展学改进为焦点式展学,即围绕课堂学习的主问题,围绕重点中的关键点、难点中的易错点展开,自主探究能解决的问题不展示或少展示,小组互助能解决的问题不展示或少展示。例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三个儿子》一课,其教学内容如下:

三个儿子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

那两个妈妈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三个妈妈被他迷住了。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下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目标的书写需要规范。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分解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导致很多教师目标书写时,机械地分解对应。我们认为,目标的书写最好不宜机械分解,理由有两点:第一,三维目标是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不是三个目标,不宜简单分解,甚至也无法分解。例如本节课教学目标2“理解三个妈妈评价儿子的话,读出相关的语气”表面看起来是关于朗读的训练,是一个“知识与技能”目标;可是“理解三个妈妈评价儿子的话”的过程中,又包含了学生对三个妈妈的评价和情感倾向,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它们水乳交融,是不可能分解的。第二,知识与技能目标有课时目标,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多是长程目标,不一定有课时目标。

2011年,应广西北海市教育局邀请,在“北海市校长成长论坛”作专题报告

(1)学习6个生词:既、嗓、拎、桶、晃**、沉甸甸。

(2)理解三个妈妈评价儿子的话,读出相关的语气;并运用句式“一个……一个……另一个……”说话。

(3)阅读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分解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一般来看,分析教学目标中哪些点学生学习起来难度相对比较大,就把它确定为教学难点,其他确定为教学重点。在这篇课文中,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要“理解三个妈妈评价儿子的话,读出相关的语气”很不容易,学生必须深度揣摩三个妈妈的心理,然后才能达到“读出相关语气”的要求;第三点“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难度更大,学生必须整体理解课文后,才能做出充分的说理。基于此,我们把“教学目标”中的第(2)点(排比句训练除外)和第(3)点确定为“教学难点”,把“字词学习”和“排比句说话训练”确定为“教学重点”。书写如下:

教学重点:

运用句式“一个……一个……另一个……”说话。

教学难点:

(1)理解三个妈妈评价儿子的话,读出相关的语气。

(2)阅读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立足这节课学习目标的实现,围绕学习重点、难点的突破,一位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学习的三个主问题。《三个儿子》的课堂学习就以这三个主问题的解决为线索展开,其主要展学过程如下:

一、学习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木桶图片)

师问:孩子们认识这是什么东西吗?

生齐声回答:木桶。

(教师板书“桶”)

师:“桶”这个字大家已经能认识了,大家齐读两遍。(学生齐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