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学本教学中互学的诊断与改进02(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专题三:训练用规范的流程展示互学成果。

(2)三、四年级小组合作技能训练微课程:

专题一:小组合作中组长如何针对难点问题组织交流;

专题二:小组合作中如何处理组内的不同意见;

专题三:小组展学时如何实现全员参与,整体联动;

专题四:小组合作中记录员如何汇总小组意见。

(3)五、六年级小组合作技能训练微课程:

专题一:在倾听其他小组汇报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

专题二:在组际交流中学会质疑、鉴别、吸纳、反驳其他小组的观点;

专题三:展学环节小组长如何去粗取精,学会总结。

在学本教学中,教师根据这些合作学习的核心技能,一点一点地进行微格训练,做到节节课有训练点,点点相连,最后内化为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和基本能力。

我认为,只要抓好小组优化、过程细化和技能强化三个关键环节,学生就能很好地运用合作学习,课堂就将呈现出高效学习的状态,实现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的目标。下面,我以人教版一年级下语文《荷叶圆圆》一堂课中一个小组的课堂观察片段来进行综合说明。

这个案例是由沙坪坝区育英小学的一个老师执教的。该班级的小组由三个孩子组成,他们并排坐在一起。正中间的学生是这个小组中的“小老师”,称为2号;他的右边是这个小组的“边缘生”,称为1号;他的左边是这个小组的中间生,称为3号。三个小朋友于是就形成以中间的“小老师”为核心和龙头的“三人行”合作学习小组。下面是该小组学习的一个片段:

三人行——生字互查

师:孩子们,在荷叶上正发生着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打开书,先自由地读一读,然后把预习卡上的生字词读给同组的孩子听。如果别人有错,给他做上记号再帮帮他,明白吗?

生齐:明白!

生先自读生字,完成后组长开始主持小组互学。

2号生:请向我靠拢。(左右两生同时向中间的组长靠拢)

2号生(转向1号生):我先检查你的。

2号生指书,1号生读:水珠、眼睛、蜻蜓、翅膀、呱呱……

3号生非常认真、非常专注地倾听2号生的读音。

当“小老师”抽查到第五个生字的读音时,发现1号将呱guā读成了guá,此时,“小老师”紧急叫停——

2号生(转向3号生):这个词你会读吗?你来教他读两遍。

3号生教读:呱呱(guāguā)、呱呱(guāguā)。

1号生跟读:guāguā、guāguā。

3号学生帮1号学生改进读音后,小组长2号学生于是让3号学生进行小结。

2号生:你给他评几颗星?

3号生小结:我给他评3颗星,因为我给他纠正了,他就读得很准确了。

2号生于是把1号生读错的字音写在他的课本上,进一步强化。

在这里,我们很清晰地观察到三点:第一,合作互助中问题的及时改进。当学困生3号出现问题时(“呱”的读音错误),在主持者1号的组织下,中等生3号帮助学困生2号改正错误。第二,合作互助中的包容与民主。虽然1号生将一个简单的字读错,但同组的另两位组员并没有歧视他,而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并都肯定了1号生积极改正错误的态度。在这样的小组中,就算是学得差一点的学生,也会有成就感,从而更好地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形成良性循环。第三,合作任务的分解非常精准。中间2号是主持者,当1号边缘生被抽查时,3号中间生就成了评价者。把小组任务精准地分解到每个小组成员,强化了个体目标,有利于人人都高效参与合作。这再次启示我们,每次合作要把目标强化到每个孩子头上,任何一个孩子都要有目标有任务,不能有一个“漏网之鱼”。这也启示我们小组的规模不能太大,因为小组规模太大,比如6人小组或者8人小组,可能就会出现任务少了,人数多了,有些小组成员因为分不到“合作任务”而成为合作学习中的边缘人。

2015年11月06日,应四川省陶研会之邀在四川初中课博会上作学术报告

什么是合作互助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依靠同伴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互助共进,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功能所在。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绝大部分差生是由于学习过程中的累积性误差造成的。克服累积性误差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接收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缺陷,并以此调整教学行为,有针对性地及时予以矫正补救。[36]但是,此时如果没有小组合作,在班级群体教学制的背景下老师就很难发现这个孩子的错误,因此也就无法及时对其进行矫正补救。如果这个孩子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这样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及时纠正,积少成多,他可能会发展到学不下去的地步。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就是在小组内部建立起一种及时有效的学习监控反馈机制,通过及时暴露真实的问题,同伴互助解决真实的问题,显示出它的实效性。在这个小片段中,我们看到了1号生在小组同伴的帮助下掌握“呱”字正确读音的全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不仅在于知识学习的本身,还在于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抱团取暖,共同前进”的人格特征。

对比一下过去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很多老师总以为讲授式的课堂是最为有效的,实际情况可能刚好相反。老师用讲授的方式传授一个核心知识,实质是同步教学,要求一个班几十个孩子全部按照相同的时间、相同的节奏来理解、接受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而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班上的几十个孩子存在智力水平差异和个性差异,有的孩子思维灵活,理解速度快,就能随时跟上老师讲授的节奏;有的孩子反应速度、理解能力都属中等,跟随老师就比较吃力;还有一批孩子,他们的反应速度慢半拍,理解能力弱一点,就难以跟上老师讲授的节奏和步伐。要求反应速度和理解快慢各不相同的孩子按照相同的时间、相同的速度、相同的节奏来接受相同的知识,没有考虑教育对象的差异性,这本身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所以,讲授式教学的实质是“一刀切式的同步教学”,最终的结果是大量的学生被淘汰,而且这种淘汰不是结果淘汰,而是过程淘汰。这种“一刀切式”的淘汰型教育最大的恶果是,它没有把中国14亿人口变成人力资源优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把受教育对象变成了人口包袱,这是非常可怕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大面积推广运用合作学习,将给中小学课堂带来两个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变同步教学为差异化教学。当面对一个新的核心知识时,首先让学生自学,这就尊重了孩子们的实际,能力强反应快的学生可以学快点,能力弱反应慢的学生可以学慢点,当他们在学习进度上出现差异时,就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兵教兵”,使小组整体的学习水平得到提升。二是变单一性竞争的课堂文化为协作中竞争的课堂文化。小组内部是合作的关系,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要合作。因此,合作是竞争胜利的条件。把只有单一性竞争的课堂文化变成在协作中竞争的课堂文化,学生开放的性格、协作的人格、阳光的心态、包容的情怀才能被激励起来,真正的民主、平等、自由、友善的现代公民素养得以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改到深处就是文化重塑,就是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