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国际租赁服务贸易(第4页)
租赁业务中的信用风险一般是指租赁当事人各自可能面临的对方不能全部、按时履约的风险。国际租赁涉及跨境交易,尤其需要注重信用风险。
(1)制造商违约风险
制造商不能按照购货合同按时交货,或者发生所交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导致承租人拒绝收货而影响到租赁合同的正常执行。承租人收货后,如果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制造商不按规定及时提供维修服务,承租人受到损失引致拒付租金、撤销合同等信用风险。
(2)承租人违约风险
承租人如果出现资金短缺,无法支付租金或不愿支付租金,租赁合同的经济担保人也不具备实力、不守信用,那么出租人面临的风险则更大。承租人可能出现私自处理租赁物等行为,甚至宣告破产等,这些来自承租人违约的风险都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出租人的利益。
(3)出租人违约风险
出租人风险主要是指出租人不能按时提供租赁合同规定的设备或维修,影响承租人正常的生产经营,导致承租人少盈利甚至亏损。有的出租人自有资金不足或筹资不到位,不能履行购货合同按时付清货款,从而造成供货人拒绝供货或延迟供货,从而使承租人蒙受损失导致租赁合同无法执行。
2。经济环境风险
(1)利率风险
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对租赁交易当事人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出租人采取融资的方式取得货款,利率发生不利变化就会对其造成风险。为了减轻这种风险,以外汇计价的国际租赁合同的利率一般选择按浮动利率计算;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租赁合同的利率一般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或调整的利率作相应调整,从而使租赁双方分担此类风险。
(2)税务风险
国际租赁贸易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各当事人国家对租赁的规定不尽相同,纳税条款和税率发生不利变动是租赁双方都可能会遇到的风险。
(3)汇率风险
国际租赁业务中设备的租赁与进出口贸易相似,大多以外币结算。在当今国际货币市场汇率变动频繁,国际租赁期限又比较长的情况下,租赁双方都应该重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另外,如果在租赁期满前发生通货膨胀,或者当事人国家外汇收支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则会遇到货币贬值的风险。
(4)政治风险
国际租赁贸易一般期限较长,出租人应该考虑承租人所在国的政治风险。出现政治动乱、本币不能兑换外汇和产权被没收等均属于政治风险。在租赁业务中当事人有必要考虑合同方所在国的政治稳定性,此外还要了解其政府的外汇管理政策,如对支付租金是否实行外汇限制等,以避免政治风险造成经济损失。
(二)国际租赁服务贸易决策
在国际租赁服务贸易中,承租人主要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决策,即决定是否租赁;决定租赁的方式;决定向谁租赁;决定如何防范租金的汇率风险。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承租人能否最大化地防范和避免风险、顺利地实现既定的盈利目标。
1。租赁与否的决策
承租人决定是否采用租赁的方式,通常是从资金成本的角度将租赁和分期付款进行比较。采用租赁方式,承租人享有租赁物的使用权,但出租人保留所有权;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所需设备,那么用户同时获得使用权和所有权。因而,如果租赁的成本高于分期付款购买成本,那么仅从资金成本考虑分期付款对用户更有利;反之,则应该倾向于选择租赁方式;如果两者的资金成本相差不多,那么根据用户的特定要求而定。
2。选择国际租赁方式的决策
承租人如果决定采用国际租赁方式,那么在多种租赁方式中采用哪一种要取决于其自身状况及经营环境。
(1)承租人根据租赁目的决定租赁方式的选择。
(2)承租人根据租赁设备的需要来选择国际租赁方式。
3。选择出租人的决策
在国际租赁市场中不同类型的出租人各有其优势,承租人应选择与多家租赁公司洽谈来争取较优惠的租赁条件。国际租赁业务中,出租人一般在境外,承租人需要通过各种咨询途径以及信息渠道,对出租人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等从多方面进行深入调查,最好能够查看与出租人相关的营业批准文件以及其近几年经过审计的会计报告,从实质性的材料中了解出租人的资信。
4。承租人防范汇率风险的决策
汇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货币汇率的变动给交易当事人可能带来的损失,国际租赁贸易中承租人承担的是商业性汇率风险,即如果合同规定承租人以外币支付租金,在汇率波动频繁的情况下,每期需要支付高额租金的承租人要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汇率风险的决策,以尽可能避免或减轻因汇率波动而造成的损失。
出租人在租赁合同中往往指定交纳租金的币种与其购买租赁标的物的币种一致。承租人在租金币种既定的情况下,应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制定有效的汇率风险防范。
阅读链接
工银租赁发力航空经营租赁
长期以来,国内金融租赁公司在类似于飞机租赁等大块头资产租赁业务中,更多采取的是融资租赁方式,类似于房屋按揭贷款。即租赁公司出钱,以租赁公司名义购得飞机产权后,该架飞机的资产归属、业务运营权限全部归航空公司所有,而租赁公司则按月从航空公司收取融资回报及相应本金。
日前,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租赁”)正以航空金融租赁为突破口,加速规避简单的融资租赁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租赁业新的发展路径。目前,该公司拥有产权的近100架飞机中,已经有接近半数在执行国家银监会鼓励的直租、经营租赁等模式。
据国航等航空公司人士介绍,经营性租赁飞机的占比越来越大。原因有二,一是航空公司的资产负债中最大的是飞机,但飞机已不是航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来源,航空公司不想承担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借助经营租赁,既可以不增加公司负债,又能恰到好处地帮助公司分散和承担飞机资产风险。二是飞机资产的流转速度正在越来越快,航空公司“讨厌”老飞机,此时,经营租赁模式也可以尽最大限度满足航空公司对飞机资产灵活性的诉求。不仅是工银租赁,包括海航在内,从业者正高度关注经营租赁可能给航空公司与租赁公司带来的各种变化。种种迹象显示,单纯的“类银行”融资租赁模式,正在被日益兴起的经营租赁模式取代。在简单的融资租赁模式之外,航空公司也开始有了更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据了解,一架波音737窄体机在最初的租赁周期(前10年),通常每月都可以获得超过20万美元甚至更多的租金。简单换算,在头10年,租赁公司就可以获得超过2400万美元的收益,外加飞机残值,按600万美元计,就意味着,如果租赁公司采取经营租赁的操作模式,在头10年便可完全收回投资成本。
借力经营租赁,工银租赁所开展的航空租赁业务,正在成为租赁行业金融创新的有力抓手。经营租赁的根本是租赁公司自己买资产,然后租出去,这一块资产自始至终都归租赁公司所有,随时可以处置,传统的融资租赁模式并不具有这种优势。在某种程度上,航空公司对飞机资产普遍存在着“喜新厌旧”的现象,这也意味着租赁公司完全可以将飞机资产后10年的生命周期承租给国际市场那些风险偏好者和飞机资产安全运营的高手。通过经营租赁模式,不仅可以化解租赁公司长期以来“产品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与银行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的顽症,也为航空金融租赁业务快速增长、获取更大利润提供了新的保障。工银租赁作为银行系的租赁公司,在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作为国内银行系租赁公司的领军企业,大力推进的经营租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