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你一直在关注和研究着阅读(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可是,托尔斯泰说,这个时间到5岁为止。

面对已经7、8岁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

每想起这些,你的心里就暗暗懊悔——我们做得太不够好,以致孩子在脚步匆匆中不知不觉就长大了。

你想起了华兹华斯的那首《不朽颂》:

幼儿时,

我们身披天国的明辉;

儿童渐长成,

牢笼的阴影便渐渐向他逼近,

然而那明辉,

那流动着的光源,

他还能欣然望见;

少年时,

他每日离东方渐行渐远,

也还能领悟造化的神奇,

幻异的光影依然是他旅途的同伴;

成人时,

明辉便泯灭,

消退于平凡的白日之光。

你一直在想,如何不要让孩子的灵性过早地泯灭于白日之光。

“光阴似流水,不一会儿,落日向西垂,同学们,课毕放学归。我们仔细想一想,今天功课明白未?先生讲的话,可曾有违背?父母望儿归,我们一路莫徘徊。回家问候长辈,温课勿荒废。大家努力呀!同学们,明天再会。”

台风起,屋外狂风骤雨,室内一书在手,安之若素。

你读《过去的教师》[2],遇此《夕会歌》,乃九十多年前,我们的爷爷的爷爷孩童时候放学时所吟唱的歌谣,如今读来,竟觉格外亲切。

类似这样的歌居然不少,例如:

“燕燕!燕燕!别来又一年。飞来!飞来!借与你两三椽。你旧巢门户零落不完全,快去衔土,快去衔草,修补趁晴天。

燕燕!燕燕!室内不可留。关窗!关窗!须问你归也不。你最好新巢移在廊檐头,你也方便,我也方便,久远意相投。”

这样的歌曲,总是妈妈教给孩子一句一句唱着来的,现在,我们的耳朵没福气,都听不到了。孩子们书包里放着的那本教科书,不会带来这些动人的歌谣。你只要有机会,在编写给孩子们的文学读本时,一定要选进这些被大家遗忘的儿歌、童谣,一定要让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歌谣吟诵在孩童的嘴中,这才算活泼泼的教书育人。

你看近些的:

“放牛放到山上,山上青草长;放牛放到山下,山下百花香。老牛吃得快活,连赞好食粮;牧童玩得快活,山歌随口唱。”

再读远古的: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无一不动听。

翻当今之课本,念近古之歌谣,有时仍不免一声长叹。你只好翻遍书柜,找出《共和国教科书》,利用每日晨读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诵读《新国文》。

[1][日]金子美玲:《向着明亮那方》,吴菲译,新星出版社2009年版

[2]商友敬:《过去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