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 因为孩子你如此热切(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喂养孩子,强健其体格,丰满其精神?

史翠克兰·吉利兰在《阅读的妈妈》[2]中这样说: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是的,书籍,尤其是那些优美的童书应该在童年的生活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3]说:家庭智力生活背景,即书籍在家庭生活中所占的分量—于学龄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智力生活的状况。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如果我们足够爱我们的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每天都有一位读书给他听的爸爸、妈妈、老师,他将拥有多少令人羡慕的财富!

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一位阅读教师、故事老师,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之外,我不会忘记自己身为文学启蒙老师的角色,我会用自己的热情与多年来积累起来的经验,甚至调动远远近近的资源,切实推动每一个家庭和孩子的阅读。我无限希望,在此过程中,您能和我一起来,共同致力于班级书香阅读氛围的营造;我也无限相信,在此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很多很美妙的事,或许一不小心,将会书写一段传奇。

为了对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起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需要您抽出时间对下面的问题作耐心、细致的回应,如有不便回答的,可以暂时留空不写;如有内容很多不吐不快的,欢迎另附页。我将会综合大家的回复情况,谋划着如何打造咱们的阅读教室。

问题一:您平时和孩子是否有过亲子阅读的经历?

问题二:您一般每天给孩子讲几个故事?

问题三:家中一般主要是谁来给孩子讲故事?

问题四:家庭书架上孩子的书大约有多少本?

问题五:孩子最喜欢哪十本书?

问题六:您最推崇哪五本书?

问题七:您愿意做我们班的故事爸爸或故事妈妈吗?如果愿意,您大概在周几什么时候有时间?

问题八:您对我们班的阅读环境建设有哪些希望和建议呢?

您的新朋友

再读这些信件,一年级的时光,那些快乐无忧的日子,就像装在瓶子里的五彩的小石子,随着此时的阅读轻轻摇晃,叮当作响。

这些信,最后你都要收回来的,然后看看家长们的反馈,了解每个家长的想法每个家庭的情况,最关键的是,你要了解来到你面前的这些孩子之前是什么样子的,有过哪些阅读基础,家里的阅读环境如何,这样才能更顺利地推进后面的阅读。

后来你才知道,收到这封信后,家长们的反应很好玩,因为“绘本”这个词他们几乎是第一次听说。在这之前,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会有这么美好的东西,这么美好的可以给孩子的东西。

是的,他们不知道很正常,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就像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如何去做父母一样。我们接受的教育从来就是这样“目中无人”的,只管分数不管人,不会从孩子出发让他享受更好的发展。在几乎所有的大人眼中,读书很重要,但是分数更重要。分数是让你们得以一步步进入名校名班的敲门砖,然后进入好的大学选修好的专业。再然后呢?争取找到好的工作。虽然就业越来越难,但是大家不会想那么多,毕竟未来还那么遥远,还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小时候就是这样长大的,所以这样要求你们,甚至更苛刻。这就是教育的恶性循环。

这种短视很可怕。所以你决定从这帮孩子开始,做点不一样的事来。面对社会的重重包围,有不少人也深切体会到应试之恶,抱怨或宣泄着对现实的诸多不满,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这个很恶劣,那个一塌糊涂,最后把什么问题都推到体制上去。发泄一通容易,批判破坏容易,但是建设起适合自己的东西却很难。你追求的不是一律打倒,也不是彻底推倒重来,你在努力重建,你要在自己的教室里重建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空间,这是你的教室,这是你们一起探索一起摸爬滚打一起泪水欢笑的地方。

所以,除了让孩子们读语文书,你还会带着大家把更多时间用在读课外书上。

其实,这样努力并不是才开始的。记得刚来这所学校的时候,有天晚上你接到校长的短信,他希望你好好寻思着如何让学校的孩子更爱读书,让学校成为一个书香弥漫的校园。在校长的支持下,你们一直在努力,做了很多尝试——成立教师读书会,举办各种读书沙龙,经常邀请作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和小读者们面对面交流,举办主题大单元活动,每个学期之初就要推荐这个主题下的很多童书,班级里利用跳蚤市场赚得的钱做文化经费购买这些好书,充实班级的图书角。每个学期举行“读书大王”和“阅读之星”的评选,鼓励大家读更多的书。后来学校将小学部的整个二楼变成了一座儿童阅读城,里面的环境布置得充满童话气息,足以吸引每个孩子流连忘返……就这样你们一步步努力,终于打造出一个充满文化阅读气息的书香校园。再后来你和几位朋友一起发起了一个亲子阅读公益组织,鼓励故事爸爸妈妈走进班级讲故事,举办各种亲子讲述表演大赛和绘本剧大赛,让书香弥漫在更多的家庭……这么多年来,你一直矢志不渝地努力着,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努力,很辛苦,也很欣慰,因为当初那条短信里提到的希望在校园里梦想成真了,你们的阅读做得风生水起,在全国小有名气。

当这帮孩子来上学的时候,改革的力度更深了。那时你们在努力推行校长提出的“文学和语言分科”实验,一年级时每周是九节语文课,你们用了至少四节课来读书讲故事。在这样纯粹的文学课堂上,孩子们几乎每天都能带一个故事回家去,课外书已经不再是课本之外的书,也不再是课堂之外的书了,而是登堂入室,出现在了语文课堂。不,准确地说应该是文学的课堂上。你们专门开设了文学课程,绘本阅读课、名著推荐课、班级读书会、主题阅读课……有讲述、有表演、有讨论、有思辨,重欣赏、重感悟、重体会。

在你看来,教材当然只是一个媒介,只是一个提供给普通水平的孩子最基础的阅读材料。受地域局限以及教师观念的限制,它只能长成这个模样,所以不要指望能从中得到多少文学的滋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彻底抛弃它。在现行的体制下,我们可以用它作为语言训练的材料,或者作为直接应付考试的材料。没有成绩,我们很多想法都不允许实现。基于这样的现实,所以,你还得保证你班上的孩子有着不俗的成绩,这样可以打消学校和家长对应试的忧虑,你后续的一切理想主义行为才有了说服力。

你还记得刚刚启动文学阅读时的困窘。那时你刚刚来到这所学校,刚刚在推动文学走进课堂上发力,结果,在期末考试中,你们班的语文成绩不是很理想,只是年级第四名,比第一名的平均分少了五分。负责教学管理的行政拿着这个成绩单第一时间冲到校长办公室,质疑文学阅读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全校推广价值。校长为你做了解释,间接地保护了你,让你得以继续勇敢地尝试。

从这以后,你们开始思考语言和文学分科教学的可能性。

教材当然要用,这是应试的必需。但是如果课堂上只有这些,一年到头就学那两本薄薄的文学性不强营养价值不高的书,实在是童年的极大浪费,所以你只能努力带给孩子们更多更好的东西,就像你的一个好朋友说的那样,要把世界带进教室。

如果说,在全校范围内推动阅读,可以让校园的阅读蔚然成风,那么,班级就是你的自留地,你当然要全力以赴做出更大的努力。所以你一连写了几封信来动员家长,号召大家跟着你一起推进班级和家庭的阅读。这首先要更新家长的观念,你认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才不至于走上歪路。

就在这批孩子入学后的第四个月,你专门做了一个关于阅读的沙龙,邀请全班家长参加,题目就是《童年·阅读·温暖·爱》。在沙龙上你读了这封信:

家长们:

忙忙碌碌就来到了十二月,我们还要继续忙忙碌碌地往前赶。

亲爱的家长,谢谢你们对我的信赖,对孩子们的挚爱。你们能不厌其烦地紧跟慢赶,不知不觉中,我们共同建立起了一个超级强大的班级:一群超级学生,一群超级家长,几位超级教师。

如果说,曾经的辛劳付出使我们得到了应有的肯定,也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那么,对于未来,我们无法不充满信心。

今天,我们可以稍作休息,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说说童年,聊聊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