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因为孩子你如此热切(第1页)
2因为孩子,你如此热切
孩子永远是大人最深的牵挂。
童年的天空,应该飘着七彩的云霞。
你平静的生活,因为过去的学生W的突然来访而泛起涟漪,波光粼粼中,回忆如潮水般起落。
时光就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转眼间,当年的小豆丁如今变成了大小伙子。
你还记得和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那时的他,个头好小哦,那么短短的、肉乎乎的……跟他回忆过去时,你一边笑一边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比划着,就像比划着一颗小小的弹珠。
现在想来,不光他们那么小,那时的你也还年轻,虽然这不是教学生涯里第一次教一年级,心情却如初上讲坛时般那么急切。因为你是下了决心要好好带一个班从一年级跟上去的。
学校当初的安排可不是这样。那时,你刚教完六年级,班上一些学业成绩优秀的孩子要转学去市内其他名校,学校几次找到你,希望你将他们带到初中去,这样或许可以吸引住这些孩子留下来而不至于离开。在那个为了升学竞争激烈的时代,大家都想多挽留一些本校的优秀生源,这样才能确保在中考的残酷竞争中获得更理想的排名。不要抱怨说为什么如此急功近利,这就是应试教育,实际得看不到一点教育的浪漫。无论是学校还是你,对你执教初中都很自信,因为在这之前你有过执教初中语文的经历。
那时学校语文老师紧缺,你只好一会儿出现在小学五年级,一会儿出现在初中二年级。五年级在C区五楼,八年级在A区四楼,每天在AC之间奔走固然辛苦,可是你很开心。在八年级的课堂上,你和那班孩子每节课都有着大量的对话,除了学那些要考要背的死的语文知识,更是从课本跳出去,大谈文学历史和哲学,每天都会带着孩子一起听音乐讲故事,你们讨论要不要相信童话,如何将古代志怪小说改编成童话,该不该去抵制家乐福,如今的报纸哪些可以读,哪些电影经典得不能错过……你们就这样一起阅读报刊、分享书籍、推荐电影、剖析社会问题。你们在课堂上聊,你们在饭堂里聊,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聊,在博客QQ群里聊。你五年级的学生看到你和八年级的学生聊得那么投入,会带着小小的醋意跑过来将你拉走……前后你也就教了他们一年时间,充其量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匆匆过客,可是你让他们从繁重的课业学习之中撕开了一个口子,得以探出头去,窥见一些外面世界的亮光,并用这种方式让他们喜欢阅读学会思考。和五年级那个班一样,到最后毕业时他们的成绩照样在全年级里顶呱呱。
学校为了让你继续带班跟上初中去,许诺了很多优惠条件,什么加课时补贴、优先晋升职称……可你就是一根筋到底坚持下来教一年级。为什么?你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一种可能吗?你要从起点出发,从一年级开始,打造一个充满传奇的班级、培养一届特别优秀的学生?不管怎样,为此你整个暑假提前做了很多准备……
你认为,没有准备就轻易跑去教一班一年级的孩子,是一件很大胆很冒险的事。
首先,当然要阅读。你读了很多关于儿童心理学甚至动物行为学研究的书,也看了很多优秀教师写的一年级教学日志——《儿童心理学》《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你慢慢来》《社会动物》《裸猿三部曲》《学飞的盟盟》《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你想从别人的描述中扒拉出更多六七岁孩子的信息。你长成大人已经很久了,都忘了孩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小精灵,你得离那时的他们更近些,只有贴近他们,知道小小的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会想些什么,是什么样的生命节奏,会为何喜为何忧……然后你才有勇气和信心去陪伴他们,带领他们往前走。对于一个小小的孩子世界,任何轻率的接近和冒昧的进入都是很危险的,更何况你要做这一大帮小小孩的启蒙老师。这需要理论的引导,也需要经验的借鉴。虽然你也有过经验,不仅是你曾经也是小孩儿,不仅是你家也有一个小孩儿,而且,你从前也教过两次一年级。可那毕竟是多久以前的事啊,那还是你在老家时候的故事。
第一次教一年级,那时你刚毕业,也就是个大孩子,什么都不懂呢。那还是五年制的学校,把那帮孩子带到五年级以后,你又下来教一年级,这就是第二次了。所以你很喜欢从一年级开始,领着一嘟噜孩子走啊走啊一直送到小学毕业。从头开始,意味着无限的可能,而能陪着他们一起慢慢长大,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你喜欢带给孩子有趣的生活,所以带着他们举办了很多活动……
听说过一句名言吗?“无趣的人生不值得一过。”知道谁说的吗?就是你啊!
和W聊着天的间隙,你给电热壶里灌满水,放在灶台上接通电源,然后从冰箱里拿出一罐茶叶来。
你邀请他和你一起喝着家乡的绿茶。
你喜欢咖啡,也喜欢茶,偶尔,还会来几杯酒。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了,你都跟孩子们说起过。你的生活并不神秘,你的喜好也很简单,你想让孩子们看得见你的真实与真诚,你希望他们能和你一起分享着你的喜欢,你们甚至在课堂上还一起品尝过普洱茶。
那是你的一位作家朋友送给你的。
三年级的时候,课文里选了云南作家吴然老师的一篇散文,那天你们刚学到,你就说办公室里正好有吴然老师送的茶叶,我们一起来喝喝“作家茶”吧。大家欢呼着说好耶好耶……你沏上普洱,给他们每个人倒上一小杯,他们恭恭敬敬地接过去,煞有介事地品咂。那节课上,你们一边读着作家的文章,一边喝着作家的茶,教室里一片欢乐,孩子们一脸陶醉。
你的家乡产绿茶,而你的家乡情结就像茶叶必须溶于水才得以舒展,可是你对家乡的情感却很复杂,有时会觉得自己是个逃兵,是一个背叛者。只有你自己清楚,你的人生启蒙是从来深圳以后开始的。你迫切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来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你很清楚自己是不可能在老家待太久的。你曾经跟孩子们提起过自己所走的弯路,那些去上海应聘、去合肥试教最后都无疾而终的经历,然后笑着说自己的运气真好,能够在深圳立足,遇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做着自己最喜欢做的事。
你曾经描述过自己刚来深圳的情景,诉说着对深圳的好感。
那是1999年的暑假,工作了五年的你跟着朋友来过一次深圳,在朋友家住了将近两个月,从那时起你就喜欢上了这座年轻热情充满朝气的城市,好像随处都能看到梦想在开花。第二次来深圳已是七年后了,从此再也不舍得离开,虽然后来遇到过很多机会,可以到别的城市去,会有房子车子以及更好的待遇给你,但是你都委婉地谢绝了。你不想移民,也不想去其他的城市。虽然你的乡土情结很浓,可是也不怎么回老家。“只有不断修改背景,才能重返故乡。”[1]北岛的这句诗击中了你的心。
莫非,你也像北岛一样成了一名精神漂泊者?
还是回到开学前的准备上来吧。学校终于答应了让你接一个一年级班,只做语文老师,只教这个班的语文课。
酝酿良久的热情终于可以得到释放,你的心自然变得无比热切。
为了在一开始就凝聚起一个班级,为了让你的热情点燃更多的家长,你坚持一个月给家长写一封信,信中的你情意深深,真情切切。你太想表达自己,想让你的家长们尽快了解你的理念,更多地了解你的特质,紧跟着你一起往前走。
在第一次和家长孩子们见面时,你捧着一大摞绘本,发给每一个孩子,同时还给家长发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选择了出发,选择怎样的开始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很高兴,因为孩子赐予的机缘,我们走到了一起,并将继续陪伴孩子走过一段漫长的人生历程。
孩子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幼儿园走到一个共同的班级,开始新的出发,我们都准备好了吗?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相信这是我也是您一直在思考和酝酿的。
为了孩子,我相信您的每一个选择都极其慎重,而最终的决定也必然相对智慧。在您选择我们这所学校之前,也一定对这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校有不少的了解和关注。如您所了解的那样,这是一所弥漫着浓浓的书香气息的都市田园学校,让每一个孩子爱上读书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诗人惠特曼曾经这样说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孩子最初的时候应该给予他们最美好的东西,例如优美的书籍,动听的故事,欢快的童谣,迷人的音乐,精彩的电影,开心的礼物,快乐的心情,温馨的陪伴……
我们应该在孩子的童年种下这些幸福的种子,让每一棵小树参天,让每一朵小花绽放。就像那本很有名的图画书《好饿的毛毛虫》里展示的那样:一粒小小的卵可以诞生出一条小小的毛毛虫,这条小小的毛毛虫因为每天都吃着各种很美味的食物,最后终于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