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参考文献02(第6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王立新:《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王明珂:《论攀附:近代炎黄子孙国族建构的古代基础》,《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3本,2002年。

王铭铭:《民族与国家——从吴文藻的早期论述出发》,《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2000年第1期续载。

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王树民:《中华名号溯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5年第1期。

王先明:《传统民族主义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界标》,《史学月刊》2006年第7期。

王宪明:《语言、翻译与政治:严复译〈社会通诠〉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魏鸿鸣、张谋、马守正:《建国五十年来关于民族概念的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年第2期。

魏万磊:《20世纪30年代“再生派”学人的民族复兴话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文明超:《中华民族建构中的政治斗争: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翁独建:《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翁贺凯:《张君劢宪政民主思想的起源——以〈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为中心的考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吴密:《“汉奸”考辩》,《清史研究》2010年第4期。

吴义雄:《民族主义运动与华南基督教会的本色化》,《学术研究》2004年第12期。

喜饶尼玛:《近代藏事研究》,西藏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夏明方:《多重变奏中的灾异论与清代王朝认同——以〈大义觉迷录〉为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版。

萧萐父主编:《熊十力全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小森阳一著,陈多友译:《日本近代国语批判》,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小野寺史郎:《平衡国民性与民族性:清季民初国歌的制定及其争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小野寺史郎著,俊宇译:《国旗·国歌·国庆:近代中国的国族主义与国家象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谢贵安:《〈清实录〉稿底正副本及满汉蒙文本形成考论》,《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

徐文珊:《中华民族之研究》,三民书局、中央书局1969年版。

徐迅:《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许纪霖编:《现代中国思想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许纪霖:《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前三节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第四节载《学海》2005年第1期。

许纪霖:《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何时形成》,《文史哲》2013年第3期。

许小青:《1903年前后新式知识分子的主权意识与民族国家认同》,《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杨昂:《清帝〈逊位诏书〉在中华民族统一上的法律意义》,《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第5期。

杨国强:《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中华书局2014年版。

杨梅:《“中华民族”概念在民国教科书中如何演变》,《中华读书报》2016年11月23日。

杨念群:《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和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

杨思机:《民国时期“边疆民族”概念的生成与运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杨思机:《“少数民族”概念的产生与早期演变——从1905到1937年》,《民族研究》2011年第3期。

杨思机:《指称与实体: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成与演变(1905—1949)》,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杨天宏:《清帝逊位与“五族共和”——关于中华民国主权承续的“合法性”问题》,《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2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