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近代中国佛教界对传统佛教的反思(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7]《佛化新青年对于非宗教青年之安慰语》,《佛化新青年》,第1卷第5号,1923年6月,第8页。

[8]《太虚法师年谱》,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第118页。

[9]《太虚法师年谱》,第158页。

[10]《万有皆因缘所生》,《太虚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6页。

[11]《弘一大师李叔同讲演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236页。

[12]叶心斋:《迷信与正信之差别》,《正觉》,第4期,1930年,《论说》第2—3页。

[13]定淳:《迷信和真信》,《觉有情》,第9卷第1期,1948年,第12页。

[14]歇庵:《焚纸与佛法无关》,《佛学半月刊》,第200期,1930年,第75页。

[15]《冥纸非佛所有辩》,《佛教公论》,第8号,1937年,第12—13页。

[16]《龙舒净土文》之四。

[17]《冥纸非佛所有辩》,《佛教公论》,第8号,1937年,第12—13页。

[18]《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苏州灵岩山寺版(无时间),第614页。

[19]《来果禅师语录·参禅普说》,卷二,苏州灵岩山寺版(无时间),第143页。

[20]化轮:《今人比佛的神通还大吗?》,《现代佛教周刊》,第6卷第6期,1933年,第83—84页。

[21]《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苏州灵岩山寺版(无时间),第3页。

[22]《印光法师文钞三集》卷二,苏州灵岩山寺版(无时间),第486—487页。

[23]《太虚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2页。

[24]《现代佛教周刊》,第5卷第8期,1932年,第31页。

[25]HolmesWelch:ThePractieseBuddhism1900-1950,HarvardUyPress,1973,p。500。note18。

[26]寄尘:《从寺院里改造起》,《海潮音》,第17卷第4期,1936年4月,第415页。

[27][德]马克斯·韦伯:《宗教社会学》,见[英]R。鲍柯克等编:《宗教与意识形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4页。

[28]《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3卷第3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6页。

[29]《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3卷第4册,第50页。

[30]《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3卷第4册,第104页。

[31]章太炎:《建立宗教论》,《章太炎全集》(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6—187页。

[32]陈独秀:《独秀文存》,第625页。

[33]李润生:《佛诞纪念日在中华大学之演讲词》,《佛化新青年》,第1卷第4号,1923年7月,第1页。

[34]《杨棣棠答族兄剑光论佛书》,《佛化新青年》,第1卷第4号,第7—8页。

[36]《海潮音》,第11卷第3期,1930年3月,第28页。

[37]宁达蕴:《佛教问题之总答辩》,《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第19期,1927年,第9—13页。

[38]《太虚法师文钞初集·跋》,中华书局1927年版。

[39]寄尘:《记虚公老法师谈话》,《东方文化》,第二集,上海泰东图书局1926年版,第14—15页。

[40]《答蒋公问法书》,《虚云法师年谱》,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第91—92页。

[41]侠悟:《我之佛非宗教谈》,《楞严特刊》,第四期,1926年,第47页。

[42]《大中国之大佛学报〈缘起〉及〈宣言〉》,《大佛学报》,第1期,1930年4月,第1—2页。

[43]甘悲佛:《庙产兴学运动》,《现代佛教》,第5卷第5期,1932年,第441—444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