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确定年代(第5页)
信名为笔者所拟。毛推官为毛伯温(1487—1544,字汝厉,号东塘,吉水人),正德三年任[85],七年五月任河南道试监察御史[86]。所以此信著作时间应落于三年至七年五月间。信中又提到:“曰仁考满在六月间,曰仁以盗贼难为之故,深思脱离州事,但欲改正京职则又可惜虚却三年历俸,欲迁升则又觉年资尚浅,待渠考满后徐图之。”查徐爱知祁州时间为正德四年六月,其考满之期应是七年六月,所谓“曰仁考满在六月间”一语,也显示出作此书时间为正德七年六月前。又此信中说到“余姚事亦须早区画”,《全集》中亦有一封阳明给父亲的信,信中有云:“曰仁考满亦在出(六)月初旬,出处去就,俟曰仁至,计议已定,然后奉报也。……闻余姚居址亦已分析各人管理,不致荒废,此亦了当一事。……闰五月十一日。[87]”两信说法相对照,可知此信作于前。此信相当重要,因为阳明于此长信中,不但说明当时朝政渐渐回复到刘瑾被杀前的景象,士大夫争先恐后奔走宦官之门;也说明他当年营救“诛八虎”人员而导致被贬谪至龙场的经历,如今反而成为不合时宜,故亟欲致仕回乡,明显且直接证明笔者的论点。[88]
好山兼在水云间,如此湖须如此山。賸有卜居阳羨兴,此身争是未能闲。
47。《觉苑寺》[90][正德七年十二月—八年二月间]
独寺澄江滨,双刹青汉表。揽衣试登陟,深林宿惊鸟。老僧邱壑癯,古颜冰雪好。霏霏出幽谈,落落见孤抱。雨霁江气收,天虚月色皓。夜静卧禅关,吾笔梦生草。
以上二诗皆收入在《萧山县志》中,《全集》本内有《狮子山》一诗,亦收在《萧山县志》[91]中,并将其时间点定在阳明任南京太仆寺卿之时,又《年谱》云:“(正德七年)十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便道归省。……(八年)二月,至越。”而萧山县即在往余姚的路上,故可知此二诗作于正德七年十二月至八年二月间。
48。《玩江楼》[92][正德七年十二月至八年二月间]
越峤西来此阁横,隔波烟树见吴城。春江巨浪兼天涌,斜日孤云滂雨晴。尘海茫茫真断梗,故人落落已残星。年来出处嗟无累,相见休教白发生。
诗名为笔者所拟。玩江楼在萧山县西十里西兴渡口,久废;弘治十年,知县邹鲁重建,改名镇海楼。[93]阳明在萧山县曾留下三首诗,一是《狮子山》(已收入《全集》中),另二首为《觉苑寺》与《曹林庵》分别收入在民国本及明嘉靖本《萧山县志》中,此为第四首。此诗著作时间应与其他三首一样为阳明任南京太仆寺卿之时,《年谱》记云:“(正德七年)十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便道归省。……(八年)二月,至越。”而萧山县即在往余姚的路上。此诗末有云“年来出处嗟无累,相见休教白发生”,此心情正与阳明当时从龙场回北京任官,遭受到政治上打压而有致仕归乡的心情是一致的[94],故可知此诗作于正德七年十二月至八年二月间。
49。《登妙高观石笋峰·其二》[95][正德八年七月间]
双笋参差出自然,何曾穿破碧苔钱。好操劲节盟三友,懒秉虚心待七贤。纵使狂风难落箨,任教骤雨不生鞭。时人若问荣枯事,同与干坤无变迁。
阳明游雪窦寺,共留下五首诗,其中四首已见《全集》中,然由于所引的史料不同,《雪窦寺志》中所录的诗文不仅有完整诗名,且文字上也稍有异同(见补正部分),而此则为佚诗。《年谱》记云:“五月终,与爱数友期候黄绾不至,乃从上虞入四明,观白水,寻龙溪之源;登杖锡,至雪窦,上千丈岩,以望天姥、华顶;欲遂从奉化取道赤城。”又汪克章有“正德癸酉偕王阳明徐横山从仗锡过雪窦[96]”诗以及徐爱亦有“癸酉初秋从吾师洎东泉同游雪窦[97]”诗,可见阳明作诗的时间是正德八年七月间。
缅想先生每心折,论其文章并气节。群芳有萎君不朽,削尽铅华无销歇。
“春草先生”为乌斯道,字继善,慈溪人。阳明此诗收入在《春草斋集》附录中,附录中还有相当多人同以《春草先生像赞》为名赋诗,皆为名公巨卿,如方孝儒、罗伦、商辂、杨子器、张时彻等,由此可见,阳明此诗应作于位于慈溪地区祭祀乌斯道的祠庙之中,时间点应是任太仆寺卿归越之时,《年谱》云:“(正德八年)二月,至越。先生初计至家即与徐爱同游台、**,宗族亲友绊弗能行。五月终,与爱数友期候黄绾不至,乃从上虞入四明(慈溪古地名),观白水,寻龙溪之源;登杖锡,至雪窦,上千丈岩,以望天姥、华顶;欲遂从奉化取道赤城。适久旱,山田尽龟圻,惨然不乐,遂自宁波还余姚。”故两诗应作于正德八年五月至十月间,因为十月阳明往滁州赴任。
51。《与邦相》[99][正德八年七月廿二日]
人来,承书惠。徐曰仁公差出未回,回时当致意也。所须诸公处书,盛价春间已付去,想此时尚未到耶!兹因人还匆匆,又斋有客,不及一一,千万心照。守仁顿首。邦相宗弟贤契。舍弟在分水者,曾相见否?七月廿二日。空。
邦相为王邦相,未详其人[100],只知道阳明弟子冀元亨(字唯干,武陵人)之归葬家乡,是由王邦相经理的。[101]徐曰仁为徐爱(1487—1517,号横山),为阳明妹婿。信中说到“徐曰仁公差出未回”,应是指其“壬申冬(正德七年),升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尝行部江南,尽剔诸赋役之蠹。[102]”此年十二月,阳明任南京太仆寺少卿,便道归省。隔年五月底,阳明与徐爱等人游四明等地,十月至滁州赴任。所以此信应作于正德八年七月廿二日。
52。《与姚瑛》[103][正徳八年十月后]
滁阳姚老将,有古孝廉风。流俗无知者,藏身隐市中。
诗名为笔者所拟。《滁阳志》云:“姚瑛,指挥同知。少凝重,不苟言笑。历诸委,俱有声;寻佩印,不苟一介取予。已领漕,当道知其贤,欲大用,以母老辞休。日杜门与弟友,称觞食饮自娱。阳明先生为太仆,闻嘉之,赠诗曰:‘……’,以寿终。”[104]
53。《瑯琊题名》[105][正德九年三月间]
正德癸酉冬旱,滁人惶惶。迺正月乙丑,雪;丁卯,大雪。太仆少卿白湾文宗严森与阳明子王守仁同登龙潭之峰以望,再明日霁,又登瑯琊之峰以望;又登丰山之峰以望,见金陵凤阳诸山皆白,喜是雪之被广矣!回临日观,探月洞,憩了了堂,风日融丽,泉潏鸟蠳,意兴殊适,门人蔡宗袞、朱节辈二十有八人,壶榼继至,遂下饮庶子泉上。及暮,既醉,皆充然有得,相与盥濯咏歌而归,庶几浴沂之风焉!后三月丁亥,御史张俅、行人李校、员外徐爱、寺丞单麟,复同游,始刻石以纪,余姚王守仁题。
54。《跋范君山宪副《绝笔诗》后》[106][正德十年冬]
此吾故人范君山绝笔也。君山之殁,予方以谪宦奔走,不及一哭吊。读其诗,为之泫然涕下,而“文字谢交游”之语,犹不能无愧。正德乙亥冬,君犹子侍御以载持以见示,书此以识予感而归之。
以载为范辂(1474—1536,号质庵,又号三峰,桂阳人),其父为范渊(字静之,号君山),《县志》记云:“(弘治)九年丙辰登进士,授刑部陕西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逆阉刘瑾专权,左迁渊为威州知州。[107]”而阳明于弘治十三至十五年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应是两人相识之时。
55。《云龙山次乔宇韵》[108][正德十年三月—十一年三月]
几度丹人指石冈,东西长是客途忙。百年风物初经眼,三月烟花正向阳。芒砀汉云春寂寞,黄楼楚调晩凄涼。唯余放鹤亭前草,还与游人借醉觞。
56。《寄汪仁峰一》[111][正德十年]
仰德滋久,末由奉状。首春令弟节夫往,又适以事不果,竟为长者所先,拜币之辱已极惶悚!长笺开喻,推引过分,鄙劣益有所不敢当也。中间叙述学要,究极末流之弊,可谓明白痛快,无复容赘。执事平日之学,从可知矣!未获面承,受教已博,何幸!何幸!不有洪钟,岂息瓦缶,发蒙警聩,以倡绝学,使善类得有所附丽,非吾仁峰,孰与任之。珍重!珍重!所须鄙作,深惧无益之谈,不足以求正有道,方欲归图,异时草鞋竹杖,直造精庐,冀有以面请,愿且徐之,如何?暮夜拾楮未悉,然鄙怀节夫当能道,伏唯照察,阳明生王守仁顿首拜。
信名为笔者所拟。此文应作于阳明任官于南京之时,信中说道:“首春令弟节夫往,又适以事不果,竟为长者所先,拜币之辱,已极惶悚!长笺开喻,推引过分,鄙劣益有所不敢当也。”阳明亦有《与汪节夫书》,而汪循(字进之,号仁峰,休宁人,1452—1519)有《与王鸿胪》的信,信中曾说道:“族弟尚和归自南都,备道执事所以教诲之至,奖掖之勤,直以斯道为必可行,真以圣贤为必可学。[112]”汪尚和(号紫峰),《新安名族志》云:“(汪)恒之子……曰尚和,号紫峰,锐意圣学,师友王阳明、谢木斋、章枫山、湛甘泉、吕泾野,尝创柳溪书院,著有《紫阳道脉录》、《家训》八篇、《蓄德录》、《师友格言》、《存忍录》、《新安艺文志》、《汪氏足征录》。”[113]阳明亦有《题岁寒亭赠汪尚和》诗。又信中有云“首春令弟节夫往”,考《年谱》中所载,阳明于正德九年四月升鸿胪寺卿,五月才至南京,故此信应作于隔年首春之后才是,所以应作于正德十年之时。
男守仁百拜。父亲大人膝下。
会稽易主簿来,得书,备审起居万福为慰。男与妺壻等俱平安,但北来边报甚急,昨兵部得移文调发凤阳诸处人马入援,远近人心未免仓黄,男与妺婿只待满期即发舟而东矣!行李须人照管,祯儿辈久不见到,令渠买画绢亦不见寄来。长孙之夭,骨肉至痛,老年怀抱须自宽释,幸祖母康强,弟辈年富,将来之福尚可积累。道弟近复如何?须好调摄,毋贻父母兄弟之忧念。钱清陈伦之回,草草报安,小录一册奉览,未能多寄。梁太守一册续附山隂任主簿。廿八日,男守仁百拜。
信名为笔者所拟。易主簿为易昶,正德十年任,行历不详。[115]阳明与妹婿徐爱(字曰仁,号横山,1487—1517)同时同地为官,且又在正德十年后,只有阳明为南京鸿胪寺卿而徐爱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之时。信中又说到“只待满期即发舟而东”,查徐爱于“丙子(十一年)秋,考绩,便道归省。[116]”故写信时间应是离考满不远,故为正德十一年。梁太守为梁乔,字迁之,号静轩,上杭人。《上杭县志》记云:“(弘治)壬戌成进士。正德初授刑部主事,尝与同官疏劾刘瑾不法事,章数上,不报。乔独面奏之,武宗怒命下锦衣卫狱,乔大呼曰:‘臣得寝阉竖逆谋,死且不惜,何况于狱!’乃命枷朝门外,久之,始释。迁兵部郎中,出守绍兴,有善政。寻以母老乞归养。岁丁丑,王守仁以剿寇驻兵上杭,题其堂曰‘爱日’。[117]”又阳明有信给梁乔,信中说道:“生方以多病在告,已三疏乞休,尚未得旨,冬尽倘能遂愿,请谢当有日矣!……十月廿三日。[118]”信中所谓“梁太守一册续附山阴任主簿”,应是指此,故阳明作此信的时间应是十月廿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