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工作的方法乐研(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二、工作的方法——乐研

一切为了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为幼儿构建美好和谐的教育环境,实施和谐教育,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不分前勤与后勤,幼儿园的前勤与后勤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幼儿园只有岗位设置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名教职员工都是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大家要相互配合,共同研究。例如,保健团队与后勤炊事美食团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可发掘食堂工作人员最大能量,挖掘美食新创意。幼儿园还可通过美食制作研究为食堂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让大家明白,只有在认真、专业、务实的精神指导下,乐于研究,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才能发奋工作。后勤工作人员在相互帮助、共同研究的氛围下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有获得感,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丰富,更加绚丽多彩。

(一)走向孩子的研究

众所周知,3岁至6岁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要想满足幼儿的生长发育需要,保证幼儿身体健康,从食谱设计开始,保健医就要专门做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针对不同年龄特点、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幼儿,保健医要以营养均衡、预防疾病、促进幼儿成长为原则,梳理出具有幼儿园特色的四季食谱、营养食谱、异域食谱、清真食谱及主食食谱组合。这才是一条走向孩子的研究之路。

案例让食育走进教育视野

近几年,保健医在晨检和平日的健康观察中发现,很多幼儿换牙提前,或者门牙还未松动,恒牙已经在里面萌出,俗称“双层牙”。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龋齿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一年一度的大体检中也可发现,小班幼儿龋齿发生率明显高于以往的同期水平。种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什么呢?

对于保健医在日常生活中和体检结果中发现的此类现象,前后勤老师经过研究和请教专家发现,原来是因为当今社会,家长对幼儿的照顾太为周到,事无巨细,给予幼儿的食物过于精细,居家所吃食物品种单一,幼儿爱吃什么做什么,粗粮摄入过少。记得儿时吃苹果时,苹果上没有过多的农药,自己把苹果洗完后就啃着吃,从而锻炼了门齿的咀嚼功能。现在的家长不仅要把苹果的皮削掉,还要把水果切成小块,用牙签给幼儿扎着吃,致使幼儿门齿的咀嚼功能因口腔咬合次数太少而退化。

那么,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

首先,发现问题,以点带面,开拓思路。

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偶然中存在着一定的必然。社会在进步、发展,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针对幼儿“双层牙”和“龋齿发生逐渐小龄化”等问题,绝不仅仅是好好刷刷牙就能解决的。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环境、性别、食物的选择、口腔卫生习惯、不良的饮食及咀嚼习惯等,因此要在统筹分析研究中做决定,在幼儿园开展食育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延伸问题,寻求策略,研究食育,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此“育”非彼“欲”。“欲”,即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食欲”,即食堂工作人员为了满足幼儿口味儿,使幼儿便于咀嚼,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协同保健医耐心细致地琢磨每样食材的搭配与操作技巧,并且赋予每种食物一个可爱的名字,从而刺激幼儿的食欲。育,即“教育”,食育,简单来说就是“吃”的教育。狭义的食育即饮食行为教育。广义的食育指通过各种饮食观念、营养知识、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知识教育和多种多样的烹饪、栽种等体验,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出理解传统饮食文化、有良好饮食习惯、有健康饮食生活的人。了解问题的根本后,前后勤要相互配合制订食育计划,开展幼儿食育教育工作。

第二,成立以园领导为学科带头人的研究小组,前后勤按照职责明确分工,依据健康的生活理念,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要求进行合理的搭配,以四季食谱、地方食谱、体弱儿食谱、清真食谱、日餐韩餐食谱、节日食谱为抓手,不同特色食谱配备不同餐具,通过不同进餐礼仪让幼儿感受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充分给予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以多种进餐形式相结合的活动开展幼儿园食育研究工作。

第三,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充满研究性、灵活性,符合幼儿探究欲望的社会实践课程,增加幼儿的社会活动经验。让幼儿通过挑选种子,种植种子,观察蔬菜开花、结果,摘蔬菜,清洗蔬菜,烹饪蔬菜的全过程,了解营养、健康以及和粮食生产有关的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升饮食文化水平。使幼儿对食物产生珍惜之情,具备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责任感,切实感受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改掉挑食和浪费粮食的不良习惯。

第四,通过研究,改变水果的进餐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制作食谱时注意水果的搭配,将剥皮的、削皮的分开。例如,橘子可以和柚子搭配在一起,让幼儿感受两种水果的大小、口味,剥皮的难易程度,需不需要吐核,每种水果有多少核,渗透教学活动中比较与数数的知识。将苹果和梨搭配在一起,有削皮的,有不去皮的,有切好小块没核的,有切好块有核的,如此搭配,可使幼儿认识果实,既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又锻炼幼儿牙齿的咀嚼能力,减少“双层牙”现象的发生。

幼儿只有接受食育教育,才会把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变成自己终身的习惯。幼儿时期培养的良好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着幼儿身体的强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还关系着他们人格和性情的形成。食育教育任重而道远,健康从习惯养成开始,习惯养成从娃娃抓起。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为幼儿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走向家长的研究

家园合作是纽带,家园合作是桥梁。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日常的交往合作中,有一批不辞辛劳、不忘初心、默默支持和配合幼儿园工作的好家长,他们是我们发展的强有力后盾。家长中不乏烹饪高手,他们身怀绝技。幼儿园可经常把家长请进来,开展家长美食进课堂、家委会成员进食堂、家长亲子餐,让家长了解幼儿营养餐的制作流程,更好地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大手拉小手,促进幼儿的发展。

案例牛肉饼的小秘密

在家委会走进食堂活动中,某幼儿园邀请每位家委会成员带一个自己的私家主食或私家菜进行展示。在活动展示过程中,大家品尝到沛涵奶奶的独家秘制——牛肉饼。这饼做得那叫一个绝,美味程度绝不亚于大名鼎鼎的香河肉饼、老家肉饼。

“沛涵奶奶,您教教我们怎么做出这么好吃的牛肉饼吧,等我们学会了,我们也把牛肉饼纳入孩子们的食谱中,为孩子们的饭桌增添一道美味佳肴。”“没问题,您随叫随到。”就这样,沛涵奶奶应邀来到食堂,把她的独家秘方教给了食堂工作人员。他们边制作,边探讨,边交流:馅儿要顺着一个方向搅才能上劲儿。原来制作出层多味美的肉饼,小窍门在这儿呢!先把面擀成圆饼状,把馅儿均匀地涂抹在上面,然后用刀在饼上面切一刀,顺着刀口一点一点地往里卷,然后封口,压平擀成饼状再烙,层多味美的私家牛肉饼就可以出锅了。事后,沛涵奶奶感叹:“幼儿园食堂工作真是辛苦啊!我在家做一家5口人的饭都觉得费劲,一天到晚不知道吃什么,咱们食堂的老师要做这么多孩子的饭真是不容易,仅是一顿肉饼就得站在电饼铛前,烙这么长时间,多累啊!有这么好的幼儿园,有这么好的伙食,孩子们吃着开心,家长放心。孩子们多么幸福啊!”

牛肉饼的小秘密不仅在于好吃,还在于制作者的精心付出。把家长自愿纳入后勤食堂的队伍,可谓充分挖掘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创新做法。家长在为幼儿园美食做贡献的过程中,可以真正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了解食堂工作人员为孩子们的发展所付出的努力。这样的活动既有助于幼儿园良好口碑的形成,又能触动家长的情感。

案例从“乱”到“有序”

每当周五通过微信《下周食谱早知道》栏目,向大家介绍下周美食及幼儿的进餐情况时,每当簇拥在宣传栏查看幼儿饮食时,家长们总是想尝尝幼儿园的饭菜。因此,幼儿园决定满足家长的愿望,借助小班亲子开放日开展“亲子餐品尝会活动”。第一次开放活动由于前期准备有些问题考虑不周,出现了现场比较混乱的情形。通过讨论,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各部门职责不清,班级成员间沟通不够。

第二,食堂工作人员经验不足,与采买采购人员沟通不够,食材有漏订情况,结果开放当天手忙脚乱。

第三,演出结束后,由于老师前期要求不明确,所以出现了家长等待、拥挤现象。

第四,班长大局意识有待提高,班级成员分工不合理。

第五,保育员没有合理地摆放餐具。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解决呢?

一、准备工作,明确分工,职责分明

(一)保健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