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幼儿园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第4页)
婴儿时期不可能自己思考,不可能自己行动,也不可能自己负责,但孩子却从一开始起就想这样做。应给予他们充分思考的机会,培育经常进行思考的幼儿。欧美诸国的大人面对幼儿的提问,常常会反问一句,“那么,你是怎么想的呀?”由此引出一种很好的交往情境。而在日本,有的是等不及地就告诉孩子;有的会嫌太吵了,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的在幼儿提出问题前,就一股脑儿地灌输正确的答案。
自己行动:幼儿会配合自己的发展情况,逐渐想做各种各样的事。重要的一点是,既要考虑不会给幼儿带来危险,又要充分地让他们做各种活动。
自己负责,换言之,就是“不归罪于他人”。有时,孩子的脑袋碰到桌子的边角时会哭叫起来,此时,大人往往会说:“这桌子真坏,打它。”还用手狠狠地打一下桌子,以此来安慰孩子。本来在孩子尝到苦头时,正是应该给他忠告,让他“注意”的机会,结果却让他一味责怪他人或事物。孩子长大后去学校时,可能不想学习就说“老师的教法不好,所以我讨厌算术。”与其在孩子上学后不停地对他唠唠叨叨,还不如在幼儿期就让他养成自己思考、自己行动、自己负责的好习惯。
上学后所需的几乎所有的能力都能够在幼儿期培养,这一意思不是说在幼儿期要学小学的东西。根据东京都立教育研究所的调查报告,可知发生青春期问题的青少年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多数是“在幼儿期自我表现少的孩子”,是“家长的育儿态度有问题的孩子”。很多幼儿园和保育所的墙上都挂着“学生守则”。例如,有的写着:“老师讲话时手放膝盖上、要保持安静、看着老师的眼睛。”受到这种保育后,完全阻碍了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期发展课题的爱、信赖感、自立感、自律感及效能感均被压抑了。由于强制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被支配,幼儿成了持有不信任感、他律感、无能感的孩子了。更为可怕的是,由于是以自我约束的形式进行强制的,所以,使幼儿对约束、规则等产生了负面印象,由此会使幼儿长大后对过去压抑他的社会规则和人怀上敌意。如果不是上述那样做,而是从正面引导,使幼儿知道规则的必要性,那就完全会变成另一种情况了。例如,大家知道,一只球互相争夺的话,谁都玩不好,如果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先后顺序的话,就可以轮流,谁都有机会玩了。由此可知,确定一些约束和规则并不是妨碍自我发挥的,规则对于保证相互竞争的活动愉快地进行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经历体现规则重要性的、有正面体验的活动。有了这种正面的原体验,即使以后学校校规多么严厉,也不会敌视它了。
学校生活的基盘是与人的交往和对知识的好奇心。对学校上课感到有劲、愉快的幼儿,喜欢学习并且学得很好的幼儿,都是在幼儿期培养了对知识的好奇心的幼儿。与此相反,如果认为幼儿在做一些无聊的事,从而阻止他们,一味教给他们教材上的东西,强迫他们去做的话,就会使好奇心萎缩下去。在目前这种学校教育中,被强制着做表面上的准备的孩子实际上是存在隐患的。在自由的氛围中,目不转睛地倾听家长和老师说话的幼儿的眼光是亮晶晶的,而被管制、被统一约束的孩子,呆呆地、被动地听老师索然无味的说教的幼儿的眼光却是死沉沉的。我们想一想,哪一种孩子能够成为优秀的、幸福的小学生呢?哪一种孩子能精彩地度过他们的一生呢?
(摘自《未来的幼儿教育》,[日]岸井勇雄著,李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有删节)
小资料2
培养幼儿入学意识的系列活动
名称:参观小学(系列活动之一)
目标:
1。了解小学的基本学习与活动设施、不同的活动区域;
2。了解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
过程:
1。激起幼儿参观小学的兴趣与愿望
(1)向幼儿介绍将要参观的小学的名称以及参观的具体内容;看小学生学习、锻炼和活动的地方,随堂听小学生上课,看小学生的课间活动等。
(2)讨论参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注意观察小学生在学校的活动与幼儿园的活动有什么不同。
2。带领幼儿参观小学
(1)参观教室、操场、教师办公室等,了解小学的基本设施,并向幼儿介绍各设施的用处。
(2)观察小学生的活动:早操、上课、中(小)队活动、课间活动等。
(3)模拟小学生上课,让幼儿自己如厕。
3。参观结束,让幼儿向小学老师、小学生告别
名称:参观后谈话(系列活动之二)
目标:
1。比较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别,加深幼儿对小学的了解;
2。学习小学生的常规,培养幼儿的入学意识。
过程:
1。回忆参观小学的经过
(1)提问“小学生在学校里进行哪些活动”,引导幼儿说出一些主要的活动,如上课、做操、课间活动等。
(2)提问“小学生怎样上课”,要幼儿尽可能地说出他们感受到的规则。
2。比较幼儿园的活动和小学有哪些不同
(1)引导幼儿把幼儿园与看到的小学进行比较,尽可能地说出不同的地方,如教室的布置、课桌椅的摆放、早操锻炼、休息方式、作息时间、上课要求等。让幼儿充分发表他们的看法。
(2)小结幼儿的讨论,归纳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主要不同的地方,让幼儿意识到做一名小学生将要有新的要求。
小资料3
学习用品的计划书
文思南路幼儿园范伟英
大班下学期,幼儿普遍感到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这种长大的感觉,引发了幼儿模拟做小学生的需要,他们来园背起了书包,书包内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开始幼儿们是随意的,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今天背书包来了,而明天就忘记背书包了;或者是今天书包内放了一些学习用品,明天背来的却是只空书包或加一只空笔盒,当需要使用学习用品时,常常缺这个少那个。于是我们想如果从小书包的管理入手,可以不但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和了解学习用品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