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幼儿园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第3页)
此外,在整个衔接工作中,全社会对教育的共识,对儿童的关心也是不可缺少的。幼儿园、小学都应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与协作,大力宣传做好衔接工作的重大意义,争取社区的配合。
想想、议议、做做
一、请你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
1。幼儿园教育就是为幼儿入学做准备。
2。幼小衔接的过渡期是大班第二学期和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因此,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应由大班老师在大班第二学期着手进行。
3。读写困难和数学困难是幼儿进入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因此,为幼儿进行入学准备主要是在这两个方面进行。
4。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在于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5。幼小衔接工作关系着幼儿终身的成长和发展。
二、讨论。
1。孩子就要上小学了,作为家长,您做好充分准备了吗?这份自检小测试可以让您对自己教养孩子的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
(1)您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身边别的孩子吗?
(2)孩子是否认为您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3)您所做的决定会因孩子耍脾气而改变吗?
(4)您是否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好不好并不重要?
(5)您是否经常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教也教不会”?
(6)孩子做错了事情,您是不是动辄就打他,或者庇护他?
(7)孩子与伙伴发生矛盾时,您是否经常站在孩子这一边?
(8)孩子遇到困难时,您会经常鼓励、安慰,并给他提出一些建议吗?
(9)您会每天抽些时间与孩子聊聊他感兴趣的事情吗?
(10)您经常陪孩子一起阅读,并与他交流书中的内容吗?
(11)家里来了客人,您会让孩子主动上前打招呼吗?
(12)您是否会教孩子自己吃饭,并保持用餐卫生?
(13)您是否要求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按时完成一个任务?
(14)您是否要求孩子按时起床和睡觉?
(15)孩子入学后,您会为他创设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吗?为什么
2。下面是关于家长送幼儿去补课的理由的一个调查。如果你是教师,针对家长的理由,你会给家长提出什么建议。
(引自2012年5月31日《解放日报》“幼儿的起跑线究竟在哪里”)
三、根据所学理论,设计一个培养大班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的活动方案。
四、利用一定的调查工具,对一个幼儿园大班进行入学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状况调查,并根据情况对幼儿园提出教育建议。
五、有机会去观察一次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儿童的入学情况,看看儿童对小学的适应有什么问题。
资料链接
小资料1
培养幼儿入学意识的活动
一、培育幼儿的主体**
幼儿园不是像小学中学那样传授、学习系统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而是在扩展适合于幼儿期特点的生活的同时,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打好人生发展基础的地方。所谓适合于幼儿期特点的生活,是指在保育者的保护下,幼儿能情绪稳定地、自由自在地游玩,即使做得不好也没关系,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体验自己作为人生的主人而生活所需要的那些基础的东西。我们把它称为“幼儿的主体**”。我们会注意到很多幼儿园有这样的情况:幼儿总是提出“老师,这次做什么好啊?”“老师,可以做……吗?”之类的问题,幼儿要得到许可后才能做。老师成了让做游戏的人,而幼儿则是被动做游戏的人。有的幼儿园中,老师忙了好几天,制作好游戏道具,把它搬运到保育室,再盖上布,好像搞揭幕式那样让幼儿高兴;有的老师像电视上的演员那样,说些笑话,与幼儿闹着玩。这些都不可能培育幼儿的主体性。制作游戏道具也好,使用、整理玩具也好,都应该幼儿参与来做。
二、培育幼儿自己思考、自己行动、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