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中小
三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第5页)
“为什么?”
“它只是给人坐的。”
“炉子是活的吗?”
“是的。它会烧茶、做饭。”
“铃是活的吗?”
“是,它会响。”
威尔甚至说毒药也是活的,因为它能够杀死我们。
由此可见,“活的”对于儿童而言意味着会做某件事或会移动。
第二阶段:“凡是运动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6~8岁的儿童属于这一阶段。
下面是皮亚杰与赛斯的对话:
“马是活着的吗?”
“是的。”
“那么桌子呢?”
“不是。”
“为什么?”
“因为桌子是做出来的。”
“月亮是活的吗?”
“不是,因为它总是待在一个地方。”
“它从来没有动过吗?”
“有时候会动的。”
“什么时候?”
“当你走路的时候。”
“那它是不是活着的呢?”
“是活着的。”
“为什么?”
“因为它会走路。”
“云是不是活着的?”
“是的。”
“为什么?”
“因为它会轻轻地飘,也会很快地飘动。”
运动的确是反映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儿童能认识到这一点是一大进步。首先,在儿童眼中,生命与运动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以此质疑并界定着生命的概念。当一个6岁半的孩子被问及“树叶是否死去”时,他先回答“是的”,但又说“树叶会随着风飘走”。皮亚杰指出,儿童在对自然界的理解中,混淆了机械运动和生物运动。
第三阶段:“生命是一种发生在动物和植物身上的自发性的运动”,达到这一水平儿童的平均年龄是8~9岁至11~12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已经能够对不同形式的运动加以辨认,能真正区分毫无理由的运动和自发的运动,并能把自发的运动和生命的存在相联系。对生命概念的理解也达到了全新的水平。
下面是皮亚杰和桑特的对话:
“你知道活着是什么意思吗?”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