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传染病概述(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立即隔离病人:一旦发现传染病人或可疑病人,应立即利用隔离室予以隔离,并有专人负责。

(2)进行彻底消毒:根据病人罹患传染病的类型,对其隔离前所待场所和所用物品有重点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拓展阅读

常用的消毒方法

消毒是预防疾病发生及切断传染途径的重要措施。清洁消毒工作一般分为预防性消毒和传染病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主要是对日常用水、食物、餐具、盥洗用具、玩具、图书等经常性消毒和定期消毒。而疫源地消毒则是在传染病发生时期,对疫源地进行专门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两种。

1。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是用物理方法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机械法:通过对房间换气、衣物的洗涤等方法,排除全部或部分病原体,但不能有效杀灭。

(2)日晒法: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消毒,一般附着在衣服、被褥等物体表面的病原体,在直射阳光下暴晒3~6小时,可被杀死。

(3)煮沸法:可用于不被煮坏的器皿和衣物,煮沸时最好加1%烧碱或用肥皂水,可增加杀菌效果。将被消毒的物品全部浸入水中,煮沸后20分钟可杀灭各种病原体(包括甲型、乙型病毒)。

此外,托幼机构还常用消毒灯进行消毒,如常见的紫外线灯和臭氧消毒灯,适用于房屋、空间无死角的消毒。

2。化学消毒法

化学消毒法是指用化学药品(清洁剂、消毒剂)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门窗、地面、厕所、家具等的消毒。应用化学药品消毒,可选用杀菌力强,对人和金属无腐蚀,无损害,无异味,较经济的消毒药品。在使用消毒剂时,应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和浸泡时间。常用的消毒剂有以下几种。

(1)煤酚皂溶液(来苏水):用3%~5%的溶液擦拭消毒用具等。

(2)石灰:用10%~20%石灰乳剂消毒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粪便,消毒4小时可达杀菌的目的。

(3)含氯石灰(漂白粉):干粉可用于尿及稀便的消毒,0。2%~1%澄清液一般可用于家具、用具、便盆等的消毒。

(4)过氧乙酸:0。1‰~0。5‰可用于不锈钢、塑料制品、体温表、水果等的消毒。

(5)新洁尔灭:0。5‰可用于食具消毒。

(6)酒精、碘酒:浓度75%酒精和3%碘酒可用于皮肤消毒。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为了提高消毒的效果,常常将物理消毒法与化学消毒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保护易感者

首先,坚持体格锻炼和户外活动,提供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儿童体质。其次,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儿童抗感染的能力。

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疫苗通过适当的途径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学前儿童是预防接种的重点对象。

为了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国家推行计划免疫。即对适龄人群,特别是学前儿童实施系统、有计划、有组织的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

一般出生6个月后,婴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就逐渐消失,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就必须通过预防接种提高其免疫能力。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免疫特点和常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有重点地选择几种对儿童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疫苗,在短期内接种到儿童体内,使他们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的初次接种就叫基础免疫。由于疫苗种类不同,完成基础免疫所接种的次数也有所区别。一般,活疫苗(如麻疹活疫苗、卡介苗)的免疫效果好,只需接种1次就可以达到基础免疫的效果;但死疫苗(如百日破混合制剂)的免疫效果较差,必须接种几次才能见效。

基础免疫后体内获得的免疫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需要重复接种一次,以使免疫力再度提高,巩固免疫效果。这种“复种”就叫作加强免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