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外伤与急救(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酸碱腐蚀性物质,如氨水、盐酸、硫酸等进入眼内时,应立即就近寻找清水,迅速冲洗眼睛15分钟以上。冲洗完后,立即去医院就诊。如果生石灰溅入眼内,不能用手揉擦,也不能直接用水冲洗。

(四)异物入气管

异物入气管是比较常见的幼儿意外急症。是引起幼儿非正常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引起气管异物的原因主要有:幼儿玩耍时,喜欢将纽扣、玻璃球、硬币等放入口中,可能导致异物进入气管;在进食时,如果说话、嬉笑等也可能导致食物呛入气管,或食用豆类、果核、带皮花生、瓜子等时,不慎将食物吞进气管;家长给幼儿喂药时,不注意方法(捏紧幼儿的鼻子喂药),结果导致药粒进入幼儿的气管等。

当异物呛入幼儿气管时,成人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用手掏异物,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尽快清除。

1。倒立拍背法

成人可立即倒置幼儿双腿,让其头朝下,轻拍击幼儿背部。这样可以通过异物自身的重力和拍打时胸腔内所产生的气压,迫使异物排出。

2。推压腹部法

让幼儿取坐或站位,家长在身后用双手抱住幼儿,手握成拳形,大拇指向内放在幼儿的肚脐和剑突之间,另一手的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律地使劲向上向内推压,以促使幼儿横隔抬起,压迫肺底,让幼儿肺内产生一股较强的气流,使异物从气管内向外冲出,并随气流到达口腔。随后,及时用手帮助幼儿将异物取出,以防异物再次被吸入呼吸道。若上述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拓展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规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必要的保护措施。如:

·要把热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保护措施;要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

·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照看好幼儿;幼儿乘车、乘电梯时要有成人带领;不能把幼儿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外出时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不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要遵守交通规则等。

·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

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

·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和电话,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可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并运用游戏方式模拟练习。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

(资料来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年)

本章小结

意外伤害是21世纪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因素。对意外伤害伤害的科学急救可最大限度挽救学前儿童生命、减少伤残和痛苦。

学前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主要有创伤、烧烫伤、动物咬伤、异物入体等。对意外急救的常用方法有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关键术语

意外伤害;急救;创伤;异物入体;人工呼吸

思考与讨论

1。意外伤害急救的意义和要领是什么?

2。如何进行人工呼吸?

3。对儿童的烧(烫)伤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4。如何判断出血的种类?对各种出血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5。对儿童的异物入体应如何处理?

活动建议

模拟外伤急救活动,学习操练各种急救方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