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意外伤害的急救要领和方法(第2页)
图7-3心脏复苏按压心脏法
4。按压心脏。首先确定按压部位,最简便的方法是,将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心窝”以上,再将另一手掌根靠于食指处,以此为按压位,即剑突上2cm处,然后,双手手指交叉,双臂绷直,垂直下压(见图7-3)。下压深度3cm~4cm,边均匀按压边口念15次数,牢记:吹2口气,按15次,并反复交替进行。
(三)伤口包扎
用干净纱布包、绷带捆绑、包裹或包缠扎伤口的应急处理的方法。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反之,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在幼儿出现应急处理而需要包扎的时候,具体方法如下。
1。止血。马上用干净的纱布按住伤口,尽可能抬高患处,以期迅速止血。
2。清洗。止血后,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去除沙粒、碎片及其他污物,用棉签蘸双氧水轻轻涂在伤口周围,再冲洗一遍,清洁杀菌。
3。消毒。消毒可用碘附涂抹伤口及周围组织,再涂上抗菌软膏等。
4。包扎。包扎具有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减少感染、减轻疼痛、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快,即动作敏捷迅速;准,即部位准确、严密;轻,即动作轻柔,不要碰撞伤口;牢,即包扎牢靠,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以免纱布脱落。
(四)止血
少量外伤出血不会有多大危险,但若遇到动脉损伤,就会引起大出血。在短期内人体丢失了全身血量的三分之一,就会有生命危险。止血的方法如下。
1。加压包扎止血。此法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止血。可以用消毒的纱布、干净毛巾或布块等盖在创口上,再用三角巾或绷带扎紧,并将患处抬高,这样就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伤口有碎骨存在时,禁用此法。
2。指压法止血。在较大的动脉出血后,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压闭住,中断血液。在动脉的走向中,最易压住的部位称为压迫点,各出血部位动脉压迫点如下。
(1)头顶出血:在伤侧的耳前,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见图7-4)。
(2)头颈部出血:压迫在颈部中间气管旁边的颈总动脉,可以止住头颈、口喉部的出血。用拇指将伤侧的颈动脉向后压迫,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动脉,否则会造成脑缺氧(见图7-5)。
(3)头面部出血:可以止住眼睛以下、下颌骨以上的面部出血,在下颌角前半寸的凹内,用手指压住跳动的面动脉,即颌外动脉(见图7-6)。
图7-4颞动脉的指压法
图7-5颈动脉的指压法
图7-6颌外动脉的指压法
(4)肩部和腋窝出血:在锁骨上窝用拇指对准第一肋骨用拇指压迫锁骨下动脉(见图7-7)。
(5)上臂出血:一手将患肢抬高,一手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的肱动脉(见图7-8)。
(6)下肢出血:用两手拇指重叠后向右用力压迫腹股沟中间稍下方的股动脉(见图7-9)。
图7-7锁骨下动脉的指压法
图7-8肱动脉的指压法
图7-9股动脉的指压法
图7-10桡及尺动脉的指压法
(7)手掌、手背的出血:一手压住腕关节内侧桡动脉,即通常摸脉搏处,另一手压在腕关节外侧尺动脉处即可止血(见图7-10)。
(8)手指出血:用一手拇指压迫在掌面的拿弓动脉,或一只手的两指压紧指根部的两侧,压迫指动脉即可止血(见图7-11)。
(9)足部出血:两手拇指分别按压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可止血(见图7-12)。
图7-11掌弓及指动脉的指压法
图7-12胫前及胫后动脉的指压法
3。止血带止血法。通常用橡皮条做止血带,也可用大三角巾、绷带、手帕等布止血带代替,止血带可以把血管压瘪达到止血的目的,但只能用于四肢血管出血。一般如果不是大动脉出血,不宜用止血带,因为止血带使用不当反会加重出血,造成更严重恶果。在采用布止血带时,可用小木棍绞紧,并在近旁加缚固定。是指用绷带、三角巾、止血带等物品,直接敷在伤口或结扎某一部位的处理措施(见图7-13)。
图7-13布止血带法
[1]黄兆胜:《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和干预进展》,《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