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原则(第2页)
将具有一定联系性的教学活动、游戏、日常生活等活动加以整合,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加以整合,使教育活动一致地对儿童的成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对外界的反应是“整个的”,儿童的发展也是“整个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也是以整体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所以为儿童设计、实施的教育也必须是整合的,这已成为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四)充分挖掘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教育必须认识到儿童、儿童全体以及家庭、社会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作用。教育资源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在家庭、社会、教育机构、街道、市场、田野,在儿童自身和儿童群体中,在看电视、听广播、交谈、游戏、旅游等各种活动中,都存在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都在对儿童发挥着强大的影响作用,其广泛性、灵活性、多样性、即时性,是学校教育难以比拟的。学校教育如果局限在学校内,不仅会造成教育自身的封闭、狭隘,而且也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1。与家长合作共育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是重要的教育力量。家长的参与能提高儿童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家园共育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如:在“妙妙蛋”这个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随着主题的发展,正好会轮到夏至,在这个节气中有腌咸鸭蛋、挂咸鸭蛋、吃咸鸭蛋的习俗,同时老师们还查阅了关于挂咸鸭蛋、吃咸鸭蛋缘由的资料,得知原来它们是有祈福的作用。于是老师们准备和孩子们一起腌制咸鸭蛋,但是其中出现了困难,老师们还不太了解怎样来“腌制”,因此,她们寻求了家长的帮助,请来了小朋友的奶奶,请家长来指导孩子们一起腌制。在活动中,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瓶子,将鸭蛋放在瓶子里加上盐水、辣椒进行腌制。在等待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很兴奋,经常跑到自己的蛋前面,和蛋说说话。到了夏至那天大家都将咸鸭蛋装在了陈奶奶(幼儿家长)编的网线袋里,教师们还向孩子简单介绍了挂咸鸭蛋的习俗,很有情趣。
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如与家庭、社区合作,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利用大众传媒等,使学校教育更丰富、更有效。
2。与社区合作共育
社区的参与使学前机构的教育变得更为生动、更富有时代气息。不少学前教育机构在与社区合作中,直接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儿童走进社会大课堂,如参观社区各种机构、设施,与社区的劳动模范、解放军战士、医务人员、警察叔叔共同活动,去慰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或请他们到学前机构做客、参与活动等。无论是社区环境、社区资源、还是社区文化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课程实施效果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3。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要一致
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在育儿理念、育儿方法等方面方向一致,积极配合,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最终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和谐发展。否则,就会导致教育的积极影响被抵消。如幼儿在幼儿园很讲卫生、会分享,在家里由于受到溺爱,孩子比较霸道,这样家庭教育就会对幼儿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一)保教结合的原则
保教结合的原则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来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和《幼儿园管理条例》中都规定了保教结合的原则。教师应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幼儿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把握这个原则应明确以下几点:
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具有整体性
保育主要是为幼儿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机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而进行的体格锻炼、疾病预防、执行科学的作息制度和保健卫生制度等活动;教育则重在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态度,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引导幼儿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等。这两方面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的全部内容。
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相互渗透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是由幼教工作的特殊性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保育和教育虽然各有自己的主要职能,“保”更多地在生活环节中占优势,“教”更多地在教育活动中占优势,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相互包含、渗透。如在晨间接待幼儿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健康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育幼儿有礼貌,使用礼貌用语;教师在组织幼儿进餐时,教育幼儿餐前餐后不做剧烈运动,细嚼慢咽,饭后漱口,做到不浪费粮食,知道食物的名称、营养和对人体健康的好处等。只有保教融合在一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幼儿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其自身诸方面的发展是彼此依存、协调统一的,任何一方面的障碍都可能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只有保教结合,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实现。
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对幼儿实施保育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实施有效影响的过程。保育和教育不是分别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在统一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在同一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有的保育员在护理幼儿生活时,忽视随机和有意识的教育,结果,无意识地影响了幼儿的发展。比如,幼儿起床后系鞋带,如果幼儿知道系鞋带的方法,只是动作不熟练的话,就应当放手让幼儿自己系,第一次他有可能系不好,但以后就会系得又快又好。对幼儿的成功再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的话,幼儿就会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后对做其他事也会更有自信心。但是,如果保育员对幼儿说:“你系得太慢了,来,老师帮你系”,并三下两下把鞋带系好的话,幼儿面对成人熟练的技巧会感到自己能力太差,而且也不想再去练习。这样不仅助长了幼儿的依赖思想,也使他们失去了自信,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实践机会。也就是说,保育员的一片好心却在无形中剥夺了幼儿发展自己的权利。
比如,四岁的东东吃饭时总要坐在保育员的腿上,让她一口一口喂饭吃。上幼儿园的孩子,应该学习独立进餐,可东东偏不愿意自己吃饭,依赖性较强。老师了解到东东在家都是奶奶喂他吃饭,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取得家长的合作与理解,使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幼儿园一致,尽量让孩子自己吃饭,学会生活自理。其次,班级老师相互合作,利用其他孩子良好的进餐行为进行示范,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建立孩子的自尊心。最后,注意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对他的点滴进步多表扬鼓励。通过保教结合,东东终于能自己吃饭了,还学会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有的教师认为保育工作是保育员的事,与自己无关,因而不将保育工作列入教育工作计划中,或将保教结合理解为保、教人员的简单配合,如帮助保育员拖地板、盛饭等,而没有理解保教结合的深层次含义,因而在教育时忽略保育因素。比如,体育活动时,只考虑对幼儿基本动作的要求,只重视运动技巧的提高,而全然不顾运动量的大小、运动时间等对幼儿身体的影响;在集体教育活动时,长时间地让幼儿坐着听讲,连续地进行智力活动,不顾及幼儿身体和脑神经系统的疲劳等。
保教结合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在幼儿期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幼教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保教结合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意义,真正将保教结合的思想落实到幼儿园工作的每一环节中。
(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什么是基本活动呢?基本活动是指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其出现频率最高,对人的生存发展最有价值、最适合那一年龄阶段的活动。比如,对学龄期儿童来说,上学校学习是基本活动;对成人来说,工作、劳动是基本活动;而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的基本活动。
游戏作为幼儿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活动,由于他们的能力和经验水平的限制,他们需要在一种假想的,不必考虑结果的活动中来学习和练习,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游戏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最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
自发性游戏是幼儿自己发起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自己决定玩什么,和谁玩以及怎样玩,表现出极大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幼儿园应允许、支持幼儿进行自发性游戏,保证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有一定的时间、适宜的场地和丰富的材料开展游戏,并在幼儿需要时适时提供帮助。
2。充分利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
为了使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更适合幼儿,需要把游戏的因素渗透到这些活动中,如教育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技能,将游戏形式贯穿于一个活动的全过程,赋予活动一定的情节,让幼儿扮演一个角色,给幼儿一定的自主性,以达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之产生愉快的体验,增强教育效果。
3。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
幼儿虽然普遍喜爱游戏,但对各类游戏的需要不尽相同。教师应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提供多种游戏材料,让幼儿自行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那种在游戏时间里只允许全班或一组幼儿玩一种游戏的做法是错误的。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又是发展变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扩大,幼儿对游戏的种类、主题、内容、情节等的需要也在不断变化,教师应观察幼儿对游戏的需要,灵活地变换游戏环境,支持幼儿游戏。
(三)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