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问卷(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4)评定量表式。将答案分成一定尺度或等级由被调查者作出评定,也是定案型问卷的一种形式。例如,关于托幼园所教养状况的一项调查研究中,有这种类型的问题:

●请对你刚刚看过的这所幼儿园按下列问题作出评定,即在1、2、3、4、5中任选一个画圈。

定案型问卷的特点是易于回答,资料收回后,也比较容易统计整理。

第三种,半定案型问卷

或称作“半结构型问卷”。这类问卷题目的编制是综合了前面两种问卷形式,研究者提问并列出部分答案,由于问卷的答案不能预先想得很周全,或是考虑到存在着其他例外的情况,再列出“其他”一栏,由被调查者写出自己的答案。

(二)对问卷法的评价

问卷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而且往往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到范围较广的材料,能大面积地调查,材料也比较容易整理。特别是定案型问卷,问题及答案的设计较规范。如果采用无记名方式作调查,可获得较真实的材料。

问卷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第一,如果问题稍有含糊,就不可能获得应有的答案,而是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况。

第二,发出的问卷或问题往往不能全部收回,会影响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一般地,如能收回70%的问卷,即为有效。

第三,存在不真实的答案,不易鉴别,使材料失去可靠性。

第四,问卷一般只限于对相对简单的问题和有关具体事实问题的调查,提供一般性材料,较难深入。

(三)设计问卷题目时应注意的问题

问卷题目的设计和编制是问卷调查的关键,要获得尽可能全面、真实的材料,避免问卷法的局限,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问题的内容与问题用语要比较现实,明白清楚,没有难懂或含糊之处,不要让被调查者产生误会或是凭猜想做推测,要便于回答。设计问题时,对一些专业术语要通俗化。为使题意简明,应注意避免多重含义的问题和多重否定的问题。前者指一个问题中包括两个以上不同含义,如“您班幼儿中年龄较小者往往缺乏自信,而且动作能力低下。是___否___”,对此,一般无法明确作答,此类题应分为两个问题。后者如“你是否反对在非学习日,包括周末与假日,不实行按时熄灯的规定?是___否___”,这个问题中含有多个否定词,容易造成理解混乱,致使答案似是而非,缺乏真实意义。这个问题如果改为肯定问句“你是否赞成……”意思就很清楚了。

第二,问题不宜过多,要注意问卷的长度适当。可问可不问的问题不要问,较复杂难答的问题也不要问,以免被调查者随便敷衍,使答案不真实。

第三,问题的措辞要避免主观倾向性,问题及答案不宜带有暗示性或诱导性,应注意避免“社会认可效应”——被调查者依社会评价标准作答,而非提供真实答案。就是说,问题与答案应是中性的,不存在社会道德评价意义,不会使被调查者产生社会认可与否的顾虑,真实作答。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避免主观性与社会认可效应:

一是使题目或答案涉及“一般人”而非调查对象本人。例如:

“有时候,孩子会和父母产生不同意见,而发生争执或冲突。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办?”(而不是“你该怎么办”)

a。决不允许这种事发生。

b。通常禁止此事发生,但有时也可不必在意。

c。试用平和的方式制止这种事发生。

d。不必放在心上。

e。其他(请写明)。

二是在题目中阐明这类问题为客观存在,因而没有什么不正常,打消调查对象的顾虑。例如:

“许多家长说,他们觉得自己很难与孩子交流思想和感情。你认为这种情况是否真的存在?(请家长作答)”

a。肯定存在

b。有时存在

c。几乎不存在

d。根本不存在

三是采用列举形式设计问题。例如:“有人认为……还有人认为……你认为如何?”

四是问题的排列顺序应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由易引发兴趣的到牵涉个人及引起紧张的,即采取“漏斗式”问题设计。使被调查者愿意回答并且也较容易回答,而不是从一开始就产生挫折感,因而放弃答题。

五是答案应尽可能简单具体,便于回答和统计。例如,要了解家长在其独生子女身上的消费情况,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你们这半年为给×××买玩具大约花了多少钱?

●你们这半年为给×××买书大约花了多少钱?

将问题限于一定的时间范围,所需的材料就出来了。

六是正式调查前要做必要的试行工作。可以找几个了解情况又愿意合作的人,向他们提出问卷上的问题,了解他们会作出怎样的回答,以及如何作出反应,从而检验调查提纲或问卷编制是否恰当,加以调整完善。研究人员也可以通过试行,熟悉调查过程,在提问、记录及评分上取得一致。

七是问卷前面最好附有扼要说明,使被调查者了解调查的目的、要求,取得其信任,以便能够认真协助配合,提供所需的材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