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中国古典戏剧欣赏(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三、人物形象

窦娥是纯真善良而命运悲惨的社会底层妇女,由其自身的悲惨遭遇,她看到了贪官污吏的丑恶凶残,感受到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残酷,在悲剧命运的逼迫之下,她变得刚烈而有了反抗性格,表现出了反抗精神,是值得歌颂的。窦娥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很有典型意义,很有感染力,成就了全剧的深刻主旨。

四、节选内容分析

本节所选的第三折,是全剧的**。剧本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情节,以丰富大胆的想象深化主题,使悲剧气氛更加浓郁。

第三折是“旦本”戏,由正旦窦娥主唱,表现她被押赴刑场处斩的情景。该折由十支曲子及相关的说白构成。在此,作家紧扣“冤”与“怨”两个字,将全剧的矛盾冲突推向**。从情感内容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1~2支曲子集中写窦娥的冲天大“怨”。

在传统观念中,天是公正无私的,它代表着道德意志,是至高无上的主宰。皇帝被奉为天子,正是为了突出君权神授,强调君主是秉承天的意志统御天下。就连农民起义也常伪造一部天书,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以证明揭竿造反天然合理。窦娥自然免不了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在本剧的第一折中,她曾将自己的苦难归结于“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前世里烧香不到头”,并乞求天的怜悯保佑:“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然而,亲历过如此奇冤,到了押赴刑场的时候,她再也不相信天地的神圣了,她向天提出质问,断然否定天的公正性。如果天地公正,为什么现实世界总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既然天是人类的主宰,为什么不能改变这污浊的现实?现实逼得人们去思考,要么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个公正无私的天,要么天地也在欺侮善良,庇护邪恶。“滚绣球”这支曲子将她的反抗精神张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天地、命运、整个封建统治秩序统统都被否定了。

第3~6支曲子进一步表现窦娥的“冤”。

在游街示众的过程中,窦娥披枷带锁,顶着“药死公公”的罪名,拖着遍体鳞伤的身子,其内心的冤枉、屈辱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此时此刻,她挂念的依然是婆婆。第3~4支曲子及与刽子手的对白,表明她是那么善良,那么孝顺。为了不让婆婆看到眼前的一切,她宁可延长自己的痛苦与屈辱,绕后街,走远路,免得婆婆伤心。而当婆婆前来送行时,她的说白又再次道出了这场奇“冤”的关键,同时使第三折获得了独立成篇的审美意义。第5~6支曲子是她对婆婆的最后嘱托,她舍身救了婆婆,而她的要求竟是那么低,那么微不足道!这足以令人潸然泪下。在与婆婆诀别时,窦娥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和沉着,她甚至宽慰婆婆:“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而这正是风暴前的平静。诀别亲人,走上刑场,窦娥的满腔怒火立刻无可遏止地熊熊燃烧起来。

第7~10支曲子提出的三桩誓愿,将她善良刚毅、至死不屈的形象永远定格于天地之间。西方的经典悲剧多写大人物或英雄的毁灭。而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既不是大人物,也非严格意义上的英雄。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她善良如斯、正直如斯、刚烈如斯,当她背负着杀人的罪名走向刑场时,整个天地都昏暗了;当她的头颅落地时,炎炎盛夏,竟然飘起了鹅毛大雪!这表明她的冤屈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超自然。

有人提出,窦娥临刑前立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干旱三年,意味着她仍然寄希望于上天,并由此认为这一形象前后矛盾。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窦娥的三桩誓愿,不是对上天乞求,而是以一种主宰天地的气派,命令天地做出反常的气象以昭示自己的冤情。临刑前的最后几支曲子慷慨激昂,满腔愤怒,像火焰一样喷射出来:“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这里反复张扬的是一个“我”字,表现的是强烈的主体精神。从情感上说,三桩誓愿的提出与断然否定天地的公正性也不矛盾,痛骂天地鬼神表达的是对污浊社会的愤慨,要求天地做出反常的气象是向现实世界提出警示,两者都是为了警醒世人,讨还公道。三桩誓愿的实现,正是她的主体精神张扬升华的结果,由此,其冤情也得到了最完美、最集中的表现。这部分写窦娥刑前发誓后应验,表现对黑暗社会贪官污吏的愤怒谴责和反抗精神,浪漫主义手法成就了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强有力的揭露和控诉,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五、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首先,语言个性化,表现人物性格。如窦娥的悲痛诉说。语言激昂有力,含蕴情感,有震撼人心之力。

其次,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虽是超现实的,又是合情合理的奇绝想象,达到了艺术上的完美。三桩誓愿,是窦娥含冤无助无奈之下而生,亦含反抗精神,希望天地证明自己冤屈而惩罚贪官污吏;誓愿显验,恰恰揭露控诉黑暗社会之丑恶与残酷,寄寓着作者的理想与深切的同情。浪漫主义手法是对现实的曲折反映,但更有力量。

西厢记·长亭送别(节选)

王实甫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旦唱)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

[旦云]你哪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做到科][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争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

[把酒了,坐][旦长吁科](旦唱)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凄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

[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旦唱)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

[红把酒科](旦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

[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