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任务三 社区纠纷调解(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任务三社区纠纷调解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认知社区纠纷调解的特点。

2。认知社区纠纷调解的原则。

3。认知社区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使用社区纠纷调解化解社区纠纷。

工作任务描述

案例: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

金牛区抚琴街道西南社区摸索出“案例工作法”,化解社区矛盾效果明显。

为实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的目标,近年来,金牛区抚琴街道西南社区结合自身实际,经过前期摸索,形成了一套化解社区纠纷调解的“案例工作法”。据了解,“案例工作法”就是将社区发生频率高、具有普遍意义的民事调解成功的个案做成规范化的案例,形成模块,并印制成《人民调解案例工作法》手册,供小区业委会、楼栋长、居民小组长等各级调解组织及调解人员学习借鉴,在处理类似信访民调事件中直接引用,就地快速调解身边发生的纠纷,减少矛盾。

经过实际运用,今年来,西南社区进入到社区层面的矛盾纠纷减少了一半,目前无一起因矛盾激化引发群体事件上访的案件。

轻松“啃”下拆违这块硬骨头

抚琴街道西南社区属于一个老社区,不少居民在公共地带搭建违规建筑。“这属于侵占公共地带,应当拆除”,西南社区党委书记周成钢告诉记者。他在西南社区做了12年的基层工作,在他的经验里,由于牵涉到居民利益,拆违一直是一项很难进行的工作,加之基层社区调解员法律水平、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调解工作进行起来很困难。

去年6月,西南社区的拆违工作又一次拉开序幕,不过这一次周成钢很有信心把这块难啃的“骨头”啃下来,因为他和社区调解员探索的一套“案例工作法”已经趋于成熟,并在调解纠纷工作中运用广泛。

抚琴街道西南街45号院2栋的一位底楼住户,在自己房屋旁的一块空地上搭建了一间15平方米的房屋用来居住,听到要遭拆除,最初不能接受。社区调解员分两个流程进行调解:首先,从法律法理上判定行为的是非对错,告知住户搭建违规建筑侵犯了公共地带,如果不予以拆除,就是违反了《城市管理》相关规定,社区可以进行强拆;然后,给予调解纠纷的配套处置方法,告诉住户如果在拆迁上有困难,可以向社区提出申请,社区请人拆除。相应的法律法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摆出来,调解员在避免和住户发生矛盾的前提下成功将违建拆除。

就这样,周成钢和社区调解员对搭有违规建筑的居民挨个讲法说法,不到两个月时间,辖区范围内20多处违规建筑都被成功拆除。

运用法治思维纠纷调解有法可依

周成钢告诉记者,“案例工作法”在纠纷调解中能起到作用,主要在于它运用法治思维,让纠纷调解有法可依,居民能够信服。

据了解,西南社区在总结以往典型案例调解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筛选了一批社区群众反映突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发生频率高、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从调解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讲理讲情方法、调解时机把握和处置流程等方面,梳理并制作成规范化的调解“案例”工作流程模型,在遇到化解类似纠纷案件中直接引用。

相关法律专家对收集到的居民生活中常见的106个纠纷案例处理方法进行分类整理。目前西南社区形成了婚姻、邻里、扰民等16个类别的纠纷处理方法,并汇总印成《人民调解案例工作法》手册,在整个金牛区各社区推广。此外,该社区在今年针对我市“北改”发展战略,围绕涉及拆迁安置、物业管理、财产分割等18个类别纠纷调处化解,再次筛选了86个矛盾纠纷典型案例,邀请法律专家整理提炼相关调解法律法规政策和配套处置方法。

方法简单易复制纠纷化解在最基层

周成钢说,“案例工作法”是在对个案纠纷调处方法整理归纳基础上形成的便捷高效的“模块式、流程式”纠纷处理办法,具有操作程序化、规范化的特点,简单易复制。将《人民调解案例工作法》手册分发到社区内小区业委会、楼栋长、居民小组长手中,既作为向群众广泛宣传的法制教材,又作为小区业委会、楼栋长、居民小组长调解居民院内发生的类似纠纷依据。遇到类似纠纷时,先让双方当事人查看相关案例模型,再依据模型流程进行“断案”,这样,调解员和双方当事人都能清楚地知道责任划分和法律义务,让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

“运用‘案例工作法’效果明显”,周成钢告诉记者,在运用“案例工作法”之前,面对各类纠纷,由于社区调解员调解水平和知识有限,有时费很多时间也抓不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使一些纠纷久拖不决,即使调处同一类纠纷,不同的调解员说法不同、处理方式不同导致群众误解,不但没解决问题还出现激化矛盾的情况。“现在,社区绝大多数纠纷直接由小区业委会、楼栋长和居民小组长熟练运用‘案例工作法’解决,快速调解身边发生的纠纷,大大减少矛盾上行,促进群众彼此间相互谅解,自治意识明显增强,让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

据了解,今年来,西南社区进入社区层面的纠纷案件只有13件,有一半的纠纷直接当场化解或被遏制在萌芽状态。

问题思考:

1。金牛区抚琴街道西南社区摸索出的“案例工作法”在社区纠纷调解中是如何做到让社区居民满意的?

2。社区纠纷调解要遵循哪些原则?

3。探究社区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社区纠纷调解的定义及原则

1。社区纠纷调解的定义及分类

社区纠纷调解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对社区内公众之间、公众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有关民事权益纠纷,用说服,教育、疏导的方法,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维护社区秩序。

按照不同标准,社区纠纷可分为不同种类。

以社区主体为标准,可分为:社区居民之间的纠纷,包括常住居民之间的纠纷、常住居民与流动居民之间的纠纷;社区居民与社区组织之间的纠纷;社区个别性纠纷。

根据纠纷的严重程度可分为:社区民事纠纷、社区行政纠纷、社区刑事纠纷等。

根据规模大小不同,社区纠纷可分为:社区群体性纠纷,社区个别性纠纷。

根据纠纷紧急程度不同,社区纠纷可分为:社区危机性纠纷、社区日常性纠纷。

根据性质不同,社区纠纷可分为: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和其他性质纠纷。

按照纠纷对象不同,社区纠纷可分为:噪音纠纷、环境纠纷和其他类型纠纷。

章节目录